在中日钓鱼岛问题长期化的背景下,日本汽车企业面进退两难。在中日钓鱼岛问题长期化,中日钓鱼岛摩擦常态化的背景下,看日本汽车企业最近做出的"减产",减少向中国出口等措施,只不过是应对短期危机的经营调整措施。日本企业未来真正面临的难题是,如何确定在中国的投资、研发与销售战略。日本汽车企业将面临两难抉择:一方面决不能放弃中国这一世界最大的、发展最快的汽车市场;另一方面又担心中日之间的政治气氛,将长期影响其在中国的经营。
我认为,根据日本大企业决策规律与决策程序,做出战略性重大决策一般需要至少半年时间,日本汽车大企业在这期间会采取观望态度,维持已经做出的战略决策,尽量争取维持在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上的地位。经过一段观察、思考时间后,做出新的决定。
如果钓鱼岛问题长期化,首先,日本汽车企业在扩大投资方面将采取谨慎措施,通过尽量扩大现有产能,来解决现实市场需求;同时在亚洲其他国家进行投资。自2008年起,日本大企业就奉行"中国加一"(在中国投资一个企业,同时在东盟国家再投资另一个企业)海外投资战略,今后将更加重视这一战略。但是,如果这样做实际上也意味着某种程度上放弃中国市场。因为,越过25%的关税,向中国出口,毕竟竞争力大大削弱。其次,日本汽车企业对向中国转移研发能力将更加谨慎,在关键零部件的生产制造与研发转移方面将更加严格地进行控制。但是,又面临着与中国政府政策不协调,将受到制约的问题。再其次,日本汽车企业的产品营销将由于中国民众对日本反感更加困难。如何找到新的营销方法与途径,将是严峻的挑战。最后,日本汽车企业一旦在上述诸方面变得日益谨慎,将被其他跨国公司所超越,因为日本汽车企业能够给中国汽车产业带来的技术、产品、研发能力的转移,其他公司也能够做到。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上,日本汽车企业从来也没有什么独家竞争绝活。
随着"紧张的战略平衡"成为常态,中日两国关系有所缓和,日本汽车企业可能改变某些做法。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日本汽车企业将发现在中国汽车市场上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即便目前状况再延续半年或一年,日本汽车企业受到的市场损失就可能固化,失去的市场与客户就很难回来了,销售队伍也难以稳定。
从日本汽车企业的窘境,可以看到日本政府的购岛闹剧,在经济上已是得不偿失。日本再想"政冷经热",一边无视中国的利益,一边赚中国的大钱,恐怕是不行了。汽车工业是日本经济的王冠。王冠蒙尘,日本经济前景就更加不妙。日本汽车企业的老板为自身利益计,也该给日本政治家们上上课,讲讲利害关系了。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