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故乡的研发
在跨国汽车企业掀起的一股加强在华研发力量的热潮中,奥迪在京开设亚洲研发中心。意义何在?
ABR记者 杨与肖
“终于来了。”2013年2月1日,奥迪亚洲研发中心在北京正式落成。对于此事,外界普遍发出了如是感叹。
自2011年起,从宣称将先进的混合动力技术引入中国的丰田常熟研发中心,到奔驰与北汽在研发领域开启的“战略性合作”,再到通用汽车在柳州和上海为泛亚的“跑马圈地”……跨国汽车企业似乎掀起了一股加强在华研发力量的热潮。
相较之下,一直在中国宣称“全价值链本土化”的奥迪却在这方面“表现平平”,除了“加长”外,很少听到这个品牌在本土研发的成果。长期以来,奥迪北京研发中心甚至没有统一的办公场所,各职能部门仅是散布在北京各个区域,比如三里屯的研发中心和来广营的奥迪培训学院。
新的奥迪亚洲研发中心位于北京先锋艺术区751 D-Park时尚设计广场,占地超过8000平方米,300名研发人员在此工作。落成当天,奥迪董事会主席施泰德(Rupert Stadler)、大众中国总裁兼CEO海兹曼(Jochem Heizmann)悉数致辞,德国驻华大使拾明贤(Michael Schaefer)也前来捧场。
根据奥迪中国对外公布的消息,新中心主要职能包括设计、创新、技术工程和测试,配备有原型车间、车辆测试平台以及3D技术开发环境。其中,研发职能涉及发动机、车身、电子系统和电池技术的开发。
此前,奥迪(中国)总经理冯德睿(Dietmar Voggenreiter)曾表示,汽车电子互联技术将是新研发中心工作的重点。
伴随着信息和移动终端技术的发展,脱胎于传统车载信息系统(telematics)的汽车电子互联正越来越受到汽车厂商的关注。今年1月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的消费电子展(CES)上,创纪录地有七家车企参与其中,纷纷拿出了它们最新的互联驾驶技术,包括奥迪。
事实上,当下流行的汽车多媒体接触界面功能正是由奥迪最早提出,但宝马却最先将其运用到了第四代7系上,引发了外界的关注。之后,虽然奥迪A8通过MMI(奥迪的多媒体交互系统)展示了类似的技术,但却丧失了在舆论上领先的机会。
在中国亦是如此。过去一年中,宝马有条不紊地通过各种途径向中国消费者渗透其在电子互联驾驶方面进行的努力——iDrive,而以“科技启迪未来”为口号的奥迪虽然也将Audi Connect技术引入中国,但却宣传甚少,鲜有关注。如今,它希望借由新研发中心的工作将汽车电子互联技术在中国推广开来。
此前,在汽车互联驾驶领域,一汽-大众与奥迪研发中心进行了合作,但也仅限于共同开发呼叫中心(call center)。现在,奥迪摆出了一副誓要在中国的本土研发领域后来者居上的架势。
新研发中心定名亚洲研发中心,根据英格尔施塔特的计划,除中国外,它亦将为日本、韩国等亚洲其他地区提供技术支持,施泰德将此形容为“奥迪研发国际化进程的里程碑”。这一言论显然表明了这个中国研发中心在奥迪全球的地位,但事实上也表明这个研发中心与中方合作伙伴无关。
按照中国汽车产业政策的要求,合资公司体系内必须建立技术研发机构,但他们的主要职能是零部件认证、新车引进的路试、与总部共同完成车型的年度改款,以及新引入技术的测试。看起来,奥迪与合作伙伴联合研发机构的水准也就只能是上述水平了。
不可否认,技术的安全性一直是跨国车企在华活动的敏感问题。2012年日内瓦车展期间,奥迪曾明确表示将在中国生产A6混合动力版,随后便传出了长春与狼堡、英格尔施塔特就防止技术泄漏问题诸多博弈的消息。
在奥迪亚洲研发中心内,摆放着一辆正在进行测试的进口A6混合动力汽车,而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汽车商业评论》,这款车将不会国产。因为按照中国汽车产业政策的要求,所有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的国产必须使用合资自主品牌或者自主品牌的LOGO。奥迪显然不想这么干。
在新中心启用当日,一汽的高层领导并没有赶来参加,仅送来一对石狮子表示祝贺。有媒体人在微博上戏言:“6层高的大楼,除了门口那对石狮子外,就没一汽什么事”,“谁说德国人是方脑壳”。
2012年,奥迪在中国卖出了40.2万辆汽车,为全球市场贡献了接近30%的销量,合资公司在这其中的作用不可小觑。当然不能就此仅仅责怪一汽一家,毕竟在所有合资公司中,也就只有通用汽车的合作伙伴提出要求必须成立合资的研发中心。
2013年2月1日,施泰德、冯德睿、奥迪公司底盘开发部门负责人格拉泽(Horst Glaser)和还没有中文名字的奥迪中国副总裁兼奥迪亚洲研发中心负责人Lorenz Fuehrlinger,接受了包括《汽车商业评论》在内的媒体的采访,以下为访谈节录。
《汽车商业评论》:奥迪亚洲研发中心的主要职能有哪些?有哪些创新型举动?
格拉泽:我们希望通过奥迪亚洲研发中心来覆盖研发领域的所有工作。我们还将在中国做车辆测试,希望所有车辆开发出来后都能在中国进行测试,以便充分了解这些车辆在中国的适用性。另外,我们也希望在设计方面给总部提供一些启迪,汲取中国在设计传统中的精华,并将其融入奥迪的设计中。
我想强调的是,在亚洲建立奥迪研发中心不单单是为中国,也是为亚洲。例如,日本、韩国等都将作为亚洲研发中心要覆盖的国家。例如导航系统开发出来后,必须在相应的国家、地区进行测试,通过我们的研发中心在这里的设立,希望能够拉近与客户、市场之间的距离。
奥迪亚洲研发中心的功能与德国总部研发中心是如何协调的?与一汽-大众是怎样的关系?
施泰德:北京的奥迪亚洲研发中心与德国研发中心在运作上是同步的。就功能而言,我们希望借助奥迪亚洲研发中心来了解中国市场和亚洲市场,同时希望借此在相关领域里专门针对中国和亚洲市场的需求进行研发,包括驾驶辅助系统。
冯德睿:关于一汽-大众与奥迪合作的问题,奥迪亚洲研发中心事实上也是一个信号:并不仅仅针对中国,实际上也为亚洲所建立。北京研发中心将促进我们与一汽-大众之间的研发合作,由于地理位置更近了,合作将更为便捷。我们之间会进行多方面合作,目前很多检测设备都可以共同使用。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