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2011在乐观与疑惑的交织中已经来到。作为“十二五”规划的开头之年和《汽车产业振兴规划》的收尾之年,2011无疑将成为汽车工业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搜狐点评》专栏特别策划了一组系列文章——点亮2011,从不同的几个方面回顾《汽车产业振兴规划》实施两年来所取得的成就与不足,以及对新一年汽车工业发展的期待与展望。希望能以此来抛砖引玉,与业界同仁群策群力,为产业发展的发展厘清思路,统一认识,进而促进产业的发展。《搜狐点评》,是一档代表和表达搜狐汽车观点的社论性专栏,由搜狐汽车独家特约评论员联合撰写。
本期话题:让汽车工业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进入2011年后,中国汽车工业面临着较大的政策环境变化的挑战:中央政府为应对金融危机而采取的一系列支持汽车工业市场的措施,已经取消;以北京市为代表的大城市,已经或将要推出轿车限购政策。可以说2011年中国汽车工业面临着短期内政策偏空,中长期内政策利好的局面。
笔者之所以说“中长期内政策利好”是因为国家支持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规划即将在新的一年推出,新修订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也将在新的一年中推出。国家对节能小轿车的补贴依然存在。经过这次金融危机,汽车工业在中央政府经济宏观调控时的地位,已经得到很大提高,并且将继续得到重视。
总结《汽车工业调整与振兴规划》实施的效果,其中提高汽车销售量的目标已经超额实现,但是其中提高自主研发能力;提高汽车零部件工业水平;发展新能源汽车等目标仍然在实施过程中,因此有关政策仍然会对汽车工业产生中长期影响。
汽车工业自诞生之日起,就面临着既要发展自身,又要和整个社会、宏观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因此,来自政府的规制,来自民间的呼声,来自学术界的指责;几乎从未停止。汽车工业就是在不断适应政府、民间、学术界的各种要求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并且得到提高的。
要客观地看到,汽车这一产品是具有极大“外部性”的产品。汽车的广泛使用,对城市交通、生态环境、人身安全等方面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作为政府对于这些负外部效应,不可能置之不理。最近,北京市推出了一系列整治交通的政策措施。有些汽车工业的人士对此颇有怨言。我对这些人的回答是:“如果你是市长,面对几乎瘫痪的交通,你怎么办?”北京市推出的治堵政策,尽管可能在政策实施细节上有待完善,但是在大方向上是合理的。实际上不仅汽车产业,所有产业发展的前提都是:要被多数公众接受,如果一个产业带来的弊病大于利益,肯定这一产业发展也就到了头。例如,烟草工业。所以,对于政府出于公众利益出台的政策,汽车工业应当从积极意义去理解。当然,有些技术上的问题可以积极反映,但是不应当抵触。汽车工业应当具有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远大目光。
汽车工业通过自身调整,实际上也给自己的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例如,汽车发动机的进步,就是随着环境保护政策日益严格,得到了迅速提高。
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提出:“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要合理引导消费者行为,发展绿色节能环保消费品,倡导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发生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些论述,预示和展示了未来政府对于汽车工业发展的政策走向,值得注意。也希望汽车工业界人士,在新年、春节期间,能够在繁忙的公务中抽时间研究一下。
新的一年开始了,尽管汽车工业相关政策发生了某些变化,但是我们对汽车工业的发展仍然有理由抱着乐观态度,因为中国经济以较快速度增长,中国人民收入以较快速度增长,二、三线城市汽车需求依旧会比较强劲,世界经济形势逐步转好,这些基本面支持汽车工业仍然会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面对发生变化的形势,汽车工业必须通过不断转变自身来应对。老话讲:以不变应万变。如果把“不变”理解为随时在变化,就是正确的。2011年汽车工业只要在经营方式、经营目标、发展重点等方面及时进行调整,就仍然可能取得好成绩。
(作者:国家经济发展与经济风险研究中心主任 赵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