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减少,环境污染问题日渐突出,发展
节能与
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工业应对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共同选择。
中国自然也不例外,
节能与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直接决定着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成功与否。而国产动力电池的自主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国家在
新能源汽车机遇面前的世界话语权。近年来,国家屡推新政,鼓励动力电池技术自主研发,推动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这十分必要,而扶植力度之大也是其他行业少有的。
此前有消息称,工信部牵头草拟的《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有望很快出台。该《规划》提出,未来10年我国政府将投入1000亿元用于打造
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并通过这一举措的落实,于2020年实现中国
新能源汽车销量规模达全球第一;
新能源汽车要以纯电动为主要技术路线。这一《规划》的提出,无疑再次在国家战略高度上明确了国家对于
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视。
在
新能源汽车产业中,三大关键零部件分别为电机、电控和电池,而动力电池不但是技术核心,也是技术门槛最高、利润最集中的部分。且电池及管理系统的成本一般占整车成本的40%-50%,因此,无论是技术还是成本,动力电池都是
新能源汽车的重中之重。
与之对应的是,与外资企业相比,我国民族动力电池企业目前在人才、资金、技术、装备等方面均不占优势,我国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核心部件80%以上都要依靠进口,动力电池很多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大都掌握在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手中,国内动力电池品牌的“巨人”仍在襁褓中嗷嗷待哺……底子薄、缺乏核心技术正是目前我国民族动力电池产业的无奈写照。这也是国家认为在纯动力电池技术方面需要重点补贴的原因之一。
在政府
新能源汽车扶植政策的引导之下,我国已经涌现了
比亚迪、比克、力神、盟固利、万向、中航锂电等锂电池行业引人注目的民族骨干企业,他们自主开发的动力电池已经成功应用于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经受住了高温、高湿、大载客量等恶劣环境的考验和验证,这让我们对中国民族动力电池企业的未来发展充满期待。
但是,应运而生的国产动力电池企业却并非都尽人意,其中有鱼目混珠者甚至打着民族自主品牌却组装外资企业生产的单体电池来浑水摸鱼,以达到冒领政府补贴的目的。
据了解,近年来动力电池行业内一些“杂牌军”通过与“外来的和尚”通力合作导致动力电池“伪国产”现象时有发生。他们之间具体的合作方式为,动力电池“杂牌军”企业采用外资企业生产的“单体电池”、组装后贴上“国内制造”的牌子,进而享受政府财政补贴资金的扶持。
外资企业的到来当然是看到中国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潜力,而中国作为一个全面改革开放的国家,也欢迎外资企业来华发展,共同促进中国
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但是,如果他们的到来促成了国产动力电池企业中的“伪国产者”借政策东风大捞一把的话,就势必对纯国产品牌造成伤害。
对此,业内有人士痛心疾首地指出:“行业内有些没有研发能力的‘杂牌军’企业只是通过组装外资企业生产的单体电池,最终让那些外资企业生产的单体电池源源不断进入国内
新能源汽车市场。貌似这类‘伪国产’企业和外资企业得到了‘双赢’,其实是本该受益的民族动力电池企业受到了严重损害。对于国家来说,拿自己的钱不仅没养自己的孩子,反而把宝贵的粮食扔给了门外的猎食者!”
(责任编辑:田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