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美国能源部发布报告称:美国政府计划出台一个新战略,以实现总统奥巴马上月在国情咨文演讲中提出的目标:到2015年美国要成为全球第一个电动汽车数量过百万的国家。
美国能源部负责国际事务和国内政策的助理部长戴维·桑达洛表示,这一目标"是降低美国对外部石油依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将能够确保美国在电动汽车生产行业的领导地位"。
但埃森哲围绕运输燃料发展的最新研究报告认为,中国与美国相比可能仍会在电动车生产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将以更快的速度规模化应用新运输技术。
埃森哲此份题为《中国和美国:在突破性运输燃料技术领域的竞赛》(下称《燃料竞赛》)的报告指出,中国政府对电动车的重点扶持策略、国内的锂资源供应,及当前的电池生产能力,将会使其在电动车行业比美国更具竞争优势。
电动汽车的中国速度
实际上,因为中美两国都是对于原油进口依赖较强的国家,双方对发展新能源、有效降低原油进口的需求同样迫切。
"未来中国在燃料市场上和美国的不同,在于中国对燃料的需要潜力依然巨大。"埃森哲大中华区副总裁杨葳说。
2010年,我国原油的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50%。随着中国现有油田的老化,要满足未来对燃料需求的增长,"我们对原油的这种依赖性的增长会越来越高。"杨葳预测,"到2020年,我们原油进口的比例可能会超过65%,这样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也会带来一些风险。"
而根据《路透早报》2010年9月5日发布的调查报告预计,截至2020年,中国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将达到2亿辆。基于中国汽车市场的规模,麦肯锡公司预计,到2030年,中国的电动汽车销售额将达到7000亿-1.5万亿元,使其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
"相比之下,美国由于经济发展水平逐步稳定,以及能源效力不断地提升等,在对成品油需求上,可能是一个永久的下降趋势。"杨葳判断,但美国以市场为导向的策略将更加有助于开发新技术。
而在中国,从政府角度来选择一些技术领域着重发展的模式,则可能获得更大规模的投入。
根据《燃料竞赛》的报告,埃森哲认为新一代发动机、纤维素乙醇和电动汽车的技术已经足够成熟,可进行商业化。不过,因为电动汽车涉及动力电池生产、汽车生产和配电行业广泛的产业价值链,电动汽车行业得到了更蓬勃的发展。
"去年,由国资委的牵头、16家央企组成的产业联盟,作为专业的电动汽车方面的合作组织,从研发到生产,到能够实施一个集中性的合作以及跨行业的合作。"杨葳表示,那么这对中国未来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特别是快速地推广和规模上,肯定是能够超越其他国家,获得较大突破的。
"但如果中国要商业化推广电动汽车产业,还需克服电池成本过高和充电站设施不够便利的挑战。"杨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