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重塑“中国制造”整体形象 打造一批世界名牌
当制造业已进入凭借综合品质、性能和价值合力制胜的发展阶段时,忽视质量就必将伤害品牌,销量也就难以长远和持续。当前,中国制造业已经走过了靠性价比占领市场的初级阶段,通过提升整体质量水平,扭转“中国制造”过去的低质低价形象,以高质量的产品为基础打造一批世界名牌,带动国家制造业水平的整体提升,重塑“中国制造”的整体品牌形象和国际地位,已成为当务之急。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开始。这个时期正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围绕技术、品牌、质量、服务等的竞争日趋激烈,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品种结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将进一步加快。
从我国实施《质量振兴纲要》和名牌发展战略的成功经验看,决定竞争力的,最终是创新和品牌,是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必须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从主要依靠资金、劳动力和物质资源投入向主要依靠技术进步、管理创新和质量提高转变。如果质量水平不高,质量安全得不到保障,势必会引发系统性经济风险,甚至会引发信用危机和社会动荡,反过来影响发展进程。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必须加强质量基础,坚持以质取胜,坚定不移地走质量强国之路。
目前,全球的工业仍可说是处在高速发展、激烈竞争的时代,对于所有的制造企业来说,不论当下的产品销量有多少,品牌的知名度高低,一旦质量方面出现纰漏,都可能动摇发展的根基。
要让“中国制造”摆脱原来的低劣形象,成为世界上最好的产品,打造出一批“中国制造”的世界名牌。首先,必须提高“中国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创新是民族的进步和国家发展的核心,企业要坚持以“科技为本,自主创新”为原则,加大科技创新能力,使企业的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的能力迅速提升。企业才能更好、更快地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
其次,打造品牌必须以产品的高质量为基础,在企业管理中就需要更加重视质量控制。决不能一味追逐品牌销量,而掩盖了对于质量风险的认识。达到该最终的目标,任重而道远,既需要中国的自主企业的自身努力,也需要国家在产业政策、税收政策等各方面的支持,同时也需要消费市场的支持,尤其是政府采购对自主品牌的支持。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