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车市萎缩二线城市乐观 对于中国车市来说,2011年的开局似乎有些不太顺利。从购置税、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等优惠政策的退出,到北京“限堵”引发的集体效仿,再到近期油价的不断上涨,一系列的利空消息接踵而来。很多人惊呼: 中国车市的转折点到来了。然而,从目前众多汽车企业公布的全年产销目标来看,仍然看好2011年的车市,制定的发展目标一般都在10%以上,尽管与2010年32%的增幅不可同日而语,但考虑到1800万辆巨大的基数,这样的增长速度还是较高的。 为了完成今年“高位求进”的目标,在面对北、上、广等一线车市萎缩的残酷情况下,众多厂商开始寻求救命稻草,最终将战略重心放在了潜力巨大、以四川为首的中西部市场。 谨慎乐观 车企依然看好2011 尽管在去年底的广州车展上,众多厂商都不约而同地齐呼:2011车市增长将仅在15%左右,但今年初,不少厂家依然信心十足,公布了高位求进的产销目标:吉利集团2010年销售突破41.5万辆,按照2011年的销量增幅计划,年销量将达到49万辆,增长8万辆左右,全年产销同比增长不低于18%。奇瑞也提出了年销80万辆的目标,将有5款新车上市。昌河汽车也制定了23万辆的高产销目标。 合资品牌虽然没有自主品牌这样的高调,但整体看来对市场的预期也是以涨为主。上海通用2010年实现103.9万辆的销量,刷新了传统乘用车企的年度销量记录。在如此高的基数下,通用今年的产销规划在115万辆,增幅在10%以上。东风日产2011年销量目标定为77万辆,预期同比增长达到17%。对于如何实现,东风日产表示将依靠新阳光、逍客以及新骐达和全新SUV美人奴来实现。当然,也有些车企的预期目标是较低的,比如北京现代和一汽大众,但他们的保守主要是由于产能所限,并不是对市场没有信心。另外,高端品牌似乎对市场更有信心。市场调查发现,目前豪华车品牌的销量正处在高速增长期,而且包括政策调整、油价等因素,并不会影响这些高端品牌的发展。另外宝马、奔驰、奥迪等主流豪车品牌纷纷从资金、产品、营销等方面,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和争夺,以期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营销下沉 厂家剑指中西部市场 曾几何时,“先富起来”的东部市场是厂家趋之若鹜的香饽饽。但随着以成都为首的中西部经济的跨越式高速发展,从去年开始,车企开始布局二三级市场,将营销渠道下沉,2011年车企这一动作力度将会更大,速度也会更快。迫于一线城市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压力,面对“狼多肉少”的局面,从合资到自主品牌,例如斯柯达、东风日产、长安福特、江淮汽车等企业,开始全面布局,纷纷抢滩。即便是宝马、奥迪等豪车,对二级市场也不敢大意,也开始在二三级市场建4S店,加大开拓力度。 以成都为例,今年,为了提升销量,豪车品牌的网络扩张力度令人咋舌:奔驰将新增4家4S店达到6家的规模;宝马将新增2家达到6家的规模;奥迪将新增3家达到7家的规模;进口大众和保时捷等小众高端品牌,也将新增1家达到2家的规模。不仅如此,为了加大销售力度,拼抢更多的市场份额,宝马还首次在成都设立了西区督战,而奔驰则规划了“南区战略”。 如果说这些都是企业在战略上的未雨绸缪,那么当“堵城”时代来临,受到一线城市治堵限购、限行等措施的影响,厂家销售渠道加速下沉到二三级、甚至四五级市场,将成为必然的选择,而对一些低端品牌而言,甚至是生死攸关的选择。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董扬认为,中国汽车从此进入平稳增长期,一线城市市场逐渐饱和,二三级,甚至四五级市场将贡献更大的增量。这对于中国汽车是一次转折,一线城市将进入精品时代,靠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而渠道的下沉也考验厂家对消费者需求变化的应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