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3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纲要)发布,文中指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对于汽车工业来说,“十二五”也是由大到强的关键时期,究竟应该如何“做强”,“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的九大关键词指出了方向。
加大研发投入
第二十七章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
“十一五”期间,我国总体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为1.8%,没有达到2%的目标。“十二五”期间,加大科研经费投入仍是非常重要的任务。“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在5年时间内将研究与试验研发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2.2%。
然而,对于汽车行业来说,2.2%的科研投入其实并不算高。去年11月份,英国商业创新和技能部公布了一份全球企业研发投入前1000强名单,其中有20家汽车整车企业、49家汽车零部件企业上榜。在这份名单中,中国企业只有东风汽车一家上榜,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重为2.1%。而大众、通用、福特等大型跨国企业的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重大部分都在4%以上,部分企业的研发投入占企业营业利润的七成以上。据了解,目前,跨国公司研发投入比例一般占到企业销售收入的5%~6%,而我国汽车企业的研发投入仅为销售收入的1%~2%左右,远远低于国际水平。而这一差距在零部件企业则更为明显,目前中资零部件企业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行业总平均水平不到销售额的1%,跨国公司一般在10%左右。
尽管差距存在,但加强研发投入,为中国创造提供动力,已越来越多地引起国内车企的重视,很多企业着力打造自己的研发中心,提升产品研发能力。并有多家企业把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能力作为下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目前,针对研发能力存在的薄弱环节加大投入成为迫切任务,例如,发动机总成开发技术和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等核心技术是我国汽车技术中最薄弱的环节,整车和零部件企业要加大投入力度。新能源汽车技术也是研发投入的重点领域。
淘汰落后产能
第二十二章 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
抑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突出抓好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健全奖惩制度。完善节能法规和标准,制定完善并严格执行主要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和产品能效标准。
2010年,工信部提出的淘汰落后产能的18个重点行业中并不包括汽车行业,不过,在汽车行业中,也存在着部分零产能或产能低的企业。尤其一些零部件企业,产品质量差、产值低,这些企业与先进产能争市场、抢资源,破坏正常的市场秩序。只有使这些企业有序退出市场,才能为先进产能腾出市场空间,才能改善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企业效益。
然而,目前看来,由于退出机制的不完善,部分零产能汽车企业或零部件企业不能及时从市场上退出,影响市场健康发展。
据了解,淘汰落后产能涉及到资产损失、债务处理、职工再就业、地方经济发展、财政收入等多方面的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淘汰落后产能的长效机制,促使落后产能退出。与此同时,退出机制还将根据不同行业细化政策,不单是财政补贴,还包括落后产能行业资产重组等手段。“十一五”期间,汽车业兼并重组取得了重大成效。“十二五”时期兼并重组仍然是汽车行业的主旋律,除了形成大规模的汽车集团之外,通过兼并重组使部分落后产能或零产能企业退出市场也是重要手段。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
第十三章 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
加快建设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
汽车制造是很复杂的生产制造,它既是大批量生产模式即每年要生产数十万辆乃至数百万辆汽车,同时又是个性化生产模式,即每一辆汽车都是一个订单,由此产生的复杂繁杂的信息需要处理,信息化是不可或缺的手段。
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整车领域的信息化水平已经接近国外发达水平,但汽车零部件和汽车服务领域、经销领域的信息化水平和国外相比差距较大。据了解,从信息化项目实施层面来看,目前国内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往往以业务部门的需求为主,尚没有完全达到国外企业那种公司级协同策划、实施的程度,这也是国内很多企业信息化着力的重点。
城镇化
第二十章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优化城市化布局和形态,加强城镇化管理,不断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
今年“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化水平要从47.5%提高到51.5%,提高4个百分点。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中小城市以及乡镇的消费水平正在逐步提高。对于汽车市场来讲,“十二五”时期,中小城市以及农村市场已经成为主要消费阵营。
近年来,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使得一级市场所占地区的汽车使用环境越来越恶劣,环境污染、道路拥挤等制约因素越来越多,2011年,北京实行了限制购车的措施。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小城市的发展。目前,众多车企都在二三级市场设立了营销、服务站点,产品也在不断下延。部分商用车企业的网络布局甚至延伸到了乡镇市场。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中小城市以及农村市场必将成为汽车企业争夺的阵地。汽车企业要抓住市场变化节奏,把握市场脉搏。同时要研究消费特征,开发适应新市场的产品。
转型升级
第九章 改造提升制造业
优化结构、改善品种质量、增强产业配套能力、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调整优化原材料工业,改造提升消费品工业,促进制造业由大变强。
“十二五”时期将是产业转型期,转型升级是未来五到十年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主旋律。
对于汽车工业来讲,如果说“十一五”是汽车工业做大的五年,那“十二五”将是汽车工业做强的五年,将从追求规模转型为提升核心竞争力。这一时期,提升技术水平、加快新产品研发、创建有竞争力的品牌将成为重点任务。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重点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汽车工业都靠引进、购买国外技术来实现产业发展,但是,发展到当前的规模,这种做法已经行不通,加快发展核心技术、提升在世界汽车产业链中的地位、提高国际竞争力已经迫在眉睫。
与此同时,专家指出,我国包括汽车在内的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整体较弱,经常通过“类比学习”生产产品,一旦市场出现某种新产品,很多企业立即跟上,同类产品充斥市场。增强企业自主创新、开发新产品能力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新能源汽车
第十章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促进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在继续做强做大高技术产业基础上,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节能减排、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战略手段已经成为共识。
如何推动产业化?除了继续在电池、电机、电控技术方面加大研发力度、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鼓励购买消费以外,制定相应标准也是非常关键的手段。
新能源汽车标准是新能源汽车产品质量的技术保证,规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的研发、制造等环节;降低了信息不对称,规范了市场秩序;促进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标准的制定对新能源汽车技术方案的选择、研发、商品化及产业化具有重大影响力。“九五”时期,全国汽车标准化委员会电动汽车分技术委员会组织针对“九五”电动汽车开发项目,完成了16项纯电动汽车标准的制定工作,包括整车、蓄电池、电机及其控制器、充电器四大方面,这也是我国第一批电动汽车标准。随后,我国又陆续修订了这些标准,为“十二五”电动汽车产业化奠定了基础。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我国在标准制定方面仍然需要加快步伐,制定各类促进产业化的标准。
服务业大发展
第十五章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深化专业化分工,加快服务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加速发展。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十一五”期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预期性目标并没有实现,因此,“十二五”期间,大力发展服务业成为必然。按照“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目标,“十二五”期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这对服务业意味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在汽车产业中,汽车服务行业在整个产业链当中所占比重非常大。在一个成熟的汽车市场中,除掉汽车整车利润后,汽车销售利润占整个汽车业利润的20%,零部件供应利润占20%左右,而其余50%~60%的利润则是从服务中产生,成为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
随着我国汽车市场的扩大,汽车产销规模增长速度已经不大可能再像2009年和2010年这样爆发式增长。“十二五”期间,汽车市场将进入一个平稳增长的时期。在此期间,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汽车服务市场将会越来越大。目前,我国汽车服务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发展潜力惊人。
扩大内需
第四章 政策导向
———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改善居民消费预期,促进消费结构升级,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逐步使我国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
2008年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在逐步复苏,但复苏过程是复杂的,欧美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复苏依然存在一些不确定和脆弱因素,再加上最近发生的日本大地震和北非局势的动荡,更给世界经济复苏蒙上了阴影。
这种情况下,扩大内需显得更加重要,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必要手段和战略重点。立足国内需求,可以使我国经济有较大的回旋余地,增强抵御经济风险的能力。扩大内需是在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实现经济较快增长的根本之策。
2009年到2010年实施的汽车下乡和购置税优惠等政策,就是促进居民消费的重要措施,有效推动了汽车消费。尽管目前这些政策已经淡出,但由此激发的汽车消费潜力已经爆发,今后在中小城市、农村市场,汽车需求仍然强劲,是内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国企改革
第四十五章第一节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健全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促进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推动具备条件的国有大型企业实现整体上市,不具备整体上市条件的国有大型企业要加快股权多元化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一直在取得进步,很多企业通过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更加适应市场化要求。在经济效益提高的基础上,科研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明显增强。这一点,汽车行业的表现尤为突出。
汽车行业是国企改革中打破垄断较早、市场化进程较早的行业之一。外资的引入为中国汽车企业在技术、资金、管理各方面都带来了新活力,在推动汽车行业国企改革进程中也起了很大作用。
尽管国有汽车企业在国企改革中走在前列,但深化国企改革仍然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目前看来,国企改革当中的一些矛盾依然存在。例如,在人才选拔制度方面,国有企业当中仍然存在行政干部选拔的影子,国有企业人才选拔市场化进程依然较慢。
另外,国有汽车企业与地方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政企没有分开,造成的后果就是国有资本的“条块分割”,尤其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各地政府纷纷上马汽车项目,造成了重复建设和地方保护现象加剧。我国汽车企业兼并重组进程较慢,与“地方割据”的原因是不可分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