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真的来了!合资自主的大旗终于还是竖立在中国的汽车市场上。在众多的称赞与质疑当中,广汽本田用了4年左右的时间,把一款实实在在的产品放在了我们面前。有人说这或许是车市新格局开始的标志,在我看来,
理论不必太高调,市场才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
上市时间/2011年4月
预计售价/7万~9万元
强项/“三同”的营销理念造就了不凡的“软实力”
弱项/后排座椅不能放倒
理念S1真正的竞争力还是要归功于“技术同步”、“品质同源”和“服务同网”的营销思路上。话题还是要从“合资自主”开始。关于这个话题,不同的人当然会有不同的看法。政策层面,国家希望快速看到多年合资之路究竟能够给民族汽车产业带来些什么;对于企业来讲,响应国家号召是应该的,如果能够和“扩大再生产”、“经济效益”联合起来是最理想的状态;而普通消费者,当然喜于看到自主品牌的快速发展,但买到“好车”更加关键。众口难调么?当然。做到让上述各方都欢心,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一旦做到了,它的实力就不可小视了。
试驾了理念S1之后,个人认为不必看不起这辆似曾相识的小车,或许它已经迎合了上述各方的大多数需求。拙笔之前,我要先告诉大家本文将是多年来比较特殊的一篇“试车报告”,因为仅讲讲S1的性能如何,不足以诠释其获得上述高等级评价的缘由,它的竞争力更体现在与之相关的“软环境”中。我们可以从“产品”和“软环境”两个方面了解一下S1和理念品牌。
S1保持了与本田一致的产品性能
先来看看产品层面,广汽本田给理念S1的基本定位是“新基准国民车”。如何解读呢?首先就是这款车的销售要以量取胜,大力开发三、四级城市的入门级轿车市场。这就要求S1不必有太过高超的技术含量和顶级的舒适性配置,一切以务实为主才是其未来的取胜之道。此外价格也不能太高,这就对成本控制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说实话第一眼看到理念S1的时候,多少还是有些失望的。过去的4年时间里,每一次重要车展广汽本田都会带来一款造型前卫的“理念”概念车,现场也会激起大家对未来产品的极强期待。然而当真正的量产车型S1出现的时候,我们几乎在其身上找不到半点概念车的影子,应该是出于制造成本的考虑,S1采用了与先前广汽本田思迪相同的平台,甚至是外观、内饰的设计也仅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更适应市场需求的改变而已。从侧面观察S1的感觉确实太过熟悉了,整个车身的设计比例,甚至每一处细节均与思迪近乎没有差别。短小的发动机舱和行李厢在全车总体的布局中仅占到很小的一部分,高挑的车顶弧线延续了本田“乘员舱最大化”的设计思想。
如此思路当然是为了让产品的实用性能最大化,但造成了外观造型方面显得并不太协调,这在之前的思迪身上曾经受到不少人的质疑。不过在我看来,作为家里的第一辆代步车,实用和美观两者之间,前者显然要重要一些了。尽管如此,理念的设计团队还是在坚持先前思路的同时,从细节的设计角度调整产品所呈现出的效果,视觉上向横向发展,让车看上去更宽大是一条基本思路。全新的尾灯组合充满层次感的横条状设计,增加时尚感的同时看上去也确实稳重了不少。
车头部分的修改是设计师工作的重点,最为突出的一点是进气格栅采用了多辐横条状的设计,个人猜测这可能会成为日后理念家族的核心DNA,与理念品牌“王”字形LOGO相搭配,S1的车头看上去层次感十足,也跟紧了时代的潮流。同样也是为了增加产品的厚重感,S1的前脸和发动机舱盖两条更加显著的折痕融合在一起,增强了车头的整体感,配合下保险杠两侧新颖的前雾灯组,S1与思迪的最大不同就是更加稳健了。
当然设计师也不会忘了给S1增加一些时尚的元素,比如熏黑的前大灯组。至此,我们可以总结出未来S1遇到的最大质疑将会是“太像思迪”了,不过回头来想一想,如果能够继续保持先前的品质并兼顾更实在的价格,像一点又何妨呢?实用和实惠才是最重要的。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