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上半年中国车市增速放缓,
大众中国还是取得了半年销量110万辆,同比增长16.4%的历史最好成绩。
乘此东风,
大众更是做出了2015年前在华投资106亿欧元的“最大一笔投资计划”。在今后几年里,
大众在华将会同时建4个工厂,分别是
上海大众南京工厂和仪征工厂,以及
一汽-大众成都工厂和佛山工厂。预计届时
大众在中国的整车生
产能力将会达到
320万辆以上,并且完成在华东、华南、西南、东北的全面产业布局。
显然,
大众是想用这样雄心勃勃的计划,来捍卫其在华第一车企的地位。但质疑和传闻也随之而来,一方面,有人担心
大众是盲目自信而
产能过剩;另一方面,
大众成为各地方政府招揽投资的重要客户,包括新疆在内的多个地区,都传出过
大众会在那里建厂的消息。
在中国汽车总体
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
大众的雄心也需要符合国家政策的相关要求。于是,帮助
一汽和上汽两大合作伙伴,推出自主品牌
电动车就成为
大众的筹码。而这也一度曾为
大众能够顺利实现在华投资建厂目标的最大变数。
对于这些传闻和疑问,
大众中国
总裁倪凯铭给出了自己的回答。这位刚刚上任9个月的
大众中国区最高负责人是一位
电动车专家。面对媒体提问,他有着技术人员典型的严谨。但是,对未来投下106亿欧元的
大众中国,在严谨之余,还需要更多的激情。
记者:在
大众这106亿欧元的投资中,是如何分配的?
倪凯铭:106亿欧元的投资计划里面,相当大的一部分是新产品的引进和研发,这也是最大的一块。还有就是人员,配合新工厂建成,人员招聘和培训是很大的一块。当然工厂
产能建设也需要大量投资。
记者:2003年时,
大众在华投资了60亿欧元,结果2004年、2005年市场低迷,投资被迫缩减。这个大手笔的投资会不会也因为中国市场发展减缓而调整呢?
倪凯铭:对于中国市场,我们的判断是,2011年的增幅不会像去年和前年那样,市场增速肯定要下滑放慢的。我们认为可能会进入平稳增速时期,增幅在 8%-10%。
因此,我们目前所做的计划,是按照8%的年增速来做的。就是说,我们要问自己,明年、后年这个市场能不能保持8%的增速,如果可能,我们现有的投资计划没有问题。同时,我们还要更进一步问自己,
大众汽车有没有可能在市场增速放慢的情况下,比整个市场走得更快一点。
我个人有一个判断,中国市场不会低于8%的增速。而且我对
大众汽车集团旗下今后这几年上市的新品非常有信心,今后这几年,
大众每年将投放不少于六个
新车型。
记者:佛山工厂会生产什么车型呢?
倪凯铭:我现在不能说生产的车型,但我可以说的是我们集团最成功的、最新的一个车型会首先在佛山工厂投产。
关于佛山工厂,这是一个柔性工厂,生产线也是比较灵活的。我们希望
一汽-大众的佛山工厂,会建成
大众集团全球最绿色
环保的工厂。因此,在建工厂的时候,我们提出了更多的绿色
环保要求。
记者:有传闻称,
上海大众还要在新疆建厂?
倪凯铭:除了新疆,我还听说过好多版本。我今天没有办法给出一个是或不是的回答,因为我们很正常地去考察过很多市场,包括不同的地方。外面有各种说法都是正常的,作为企业的管理层,任何符合公司发展战略的地方,我们都会考虑(建厂)。
但是具体在哪个省份、哪个城市投资建新厂,目前都还没有到股东双方坐下来做决定的时候。
记者:有分析称,
一汽-大众佛山工厂获批,与自主
电动车品牌开利的诞生及相关政策有密切关系。同时,
上海大众仪征工厂也获批了,是不是意味着
大众跟政府在自主品牌或
新能源汽车方面达成了某种一致?
倪凯铭:我们和中方合作伙伴
一汽和上汽分别签署了
电动车的合作协议,目标是在2013或者2014年,开始在中国生产
电动车。
为了实现这样一个目标,我们将支持中国政府以及我们的双方合作伙伴研发
电动车,包括
电动车产品研发和国产化,把我们的经验和知识传授给我们的合作伙伴。前段时间,
一汽-大众开利
电动车已经上了发改委目录,我感到非常骄傲,这意味着
一汽-大众的研发团队有能力可以自己研发
电动车了。接下来,我们要和
上海大众、
一汽-大众一起,帮他们分别研发出至少一款国产的
电动车。目前已经在做讨论和研究。
另外,我们在中国投资一个新的工厂,都需要和政府部门申请和谈判,这是很正常的,每一个工厂的谈判,内容都可能不一样。总的来说,我们在中国的投资以及新工厂的布点,要符合国家整体发展目标。所以虽然谈判需要一些时间,但是整个结果是非常令人满意的。
记者:西
雅特品牌国产是不是已经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
倪凯铭:西
雅特品牌在
上海车展上第一次在中国亮相后,将先以进口的方式进入中国。了解中国消费者对西
雅特产品的接受度也很重要,下半年的
广州车展将会有更多产品介绍。关于是否要把西
雅特进行国产,目前还没有计划。
记者:最近,政府对于混合动力车越来越关注了,
大众是不是已经有一个规划,先国产一些混合动力车产品?
倪凯铭:我注意到中国政府的这一政策变化。只要是关心
电动车发展的人士,都为电池的成本居高不下感到苦恼。以现有的电池成本和电池发展来看,还不能开发出经济高效、消费者买得起的
电动车。
在
电动车不能马上触手可及的情况下,我们需要考虑如何在消费者成本增加不大的情况下,享受到
电动车带来的好处,减少他们的成本,一步一步来,可能是比较理性的做法。
从技术层面来讲,混合动力技术是一个高互动性的技术,非常灵活,不会受制于外界因素。现实一点来看,目前能够多做
节能减排就先做一点,不一定非要等着纯
电动车的完全成熟量产。
(责任编辑:许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