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爹”不如拼自己
这是个“拼爹”的年代:上幼儿园、小学、中学要“拼爹”(家长交赞助费、找好学校),找工作、买房娶媳妇也要“拼爹”(换种说法是啃老)。同样,在汽车行业,似乎也讲究“拼爹”:开车撞人后脱口而出“我爹是××”来唬人;整车厂只要搭上一个国外大巨头,就可以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
当然,本文所说的“爹”是指——来自政府对本土品牌(自主品牌)的支持。这个“爹”作用还真是很重要,在2009年一系列刺激车市政策的推动下,本土品牌飞速发展,引起外资巨头一片哗然。然而,成也政策、败也政策,政策力度减弱的2011年,本土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不断下滑。本土品牌的不争气,似乎连国外的媒体也看着揪心。《华尔街日报》引自美国咨询公司AlixPartners 的统计,2010年中国汽车企业的本土市场份额为29%,“这是在任何大型汽车市场上本土企业市场占有率最低的”,在日本和韩国,本土汽车制造商的市场占有率为95%。在美国,这一比例为43%,要知道,美国一向是以自己市场开放著称的。
更为令人沮丧的消息是,对本土品牌较有支持力度的节能汽车补贴政策也做出重大调整,对此前享有较多补贴的车型造成重大打击。比亚迪、江淮汽车等股价应声下跌。这也表明一旦“爹”开始断粮,就顶不住,让政府脸面难看,最终有可能“坑爹”。
老实说,这个“爹”似乎没有大家想象的重要,取缔冶金部,中国钢铁产量世界第一;取消纺织部,中国成为纺织品出口第一大国。加入WTO后,最让人担心的是汽车工业,没想到,发展最快的行业就是汽车,老是躲在政策庇护的阴影下,最终可能夭折,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这个“儿子”的筋骨似乎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差,在没有“爹”的光芒所照耀的海外市场,本土品牌意外地取得了大发展,在全球第四大汽车市场巴西,中国汽车品牌已经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连克莱斯勒集团及菲亚特公司CEO马尔乔内也警告说,中国公司的汽车出口计划对欧洲和北美的知名汽车制造商构成巨大威胁。
在加入WTO后讲究国民待遇的今天,“爹”不好再给“儿子”做庇护了。现在有本土品牌不断呼吁,政府采购要多用本土品牌,没错,这也是“拼爹”,但如果你不将车辆做得漂亮一些,安全性、节能性都做得更好,无论是开还是坐你的车都没兴趣,怎么支持你?你的自身不强壮一些,“爹”只能帮你一时,不可能帮助一世。这里不能不提到长城,在偏安一方,缺乏强势“爹”的河北保定,长城踏实做事,一步一个脚印,最终成为本土品牌一颗耀眼的新星。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