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主导中国汽车产业重组格局的"四大四小"被打破,急于实现"集中"的汽车业想要快马加鞭,但欲速可能不达。在第二届全球汽车论坛上,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副司长陈建国表示,以中国车市如今的发展速度,产业重组将是势不可挡,但"四大四小"的说法已经过时,政府将不再搞"拉郎配",而是将权力移交市场。
此前,在汽车产业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鼓励一汽、东风、上汽、长安等大型汽车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兼并重组;支持北汽、广汽、奇瑞、重汽等汽车企业实施区域性兼并重组;并制定了"新建汽车生产企业和异地设立分厂,必须在兼并现有汽车生产企业的基础上进行"的政策红线。同时,工信部将汽车列为八大兼并重组行业之首,并提出要放开重组主体、提倡跨区域兼并。"四大四小"的提出,加大了车企间做大产量的冲动。
"四大四小",归根到底是个政策因素,是政府对于强势企业的保护。目前我国排名前十的汽车企业中,多数为国营企业,但民营企业作为后起之秀,同样是中国汽车产业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显然"四大四小"的提法忽略了民营企业的意愿,无疑会阻碍未来行业的重组。
近两年来,伴随着汽车市场的发展,国内汽车企业的竞争力都在不断提升。但没有人会保证"四大四小"在5年或10年后仍是行业最强势的企业。
此外,国内汽车企业最近几年接连收购国外品牌和资产,早已跨出了区域性的结构兼并重组。"四大四小"从某种程度来说,仅仅是一种概念,这种框架早就被市场打破。
前几年,政府鼓励"四大四小"兼并重组,政府的影子无处不在。现在看来,吉利收购沃尔沃已成为打破"四大四小"格局的一个标志。这也是为什么民营企业获得了空前的关注。有一点需要了解,吉利身后没有政府的影子,依然执着地感动了沃尔沃。
发展是硬道理,兼并重组不仅要大幅提高行业的集中度,同时也要对有能力兼并重组的企业放低门槛。
目前,在国内汽车行业整体增速放缓、前景不确定、自主品牌困难重重的背景下,企业间兼并重组的大门再次开启,希望这次在打破"四大四小"模式之后,政府真正能成为政策的看护者而非执行者,依靠市场实现中国汽车企业大小的选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