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内驱乏力
与此同时,销售体系和终端用户也陷入了低盈利的误区。销量下滑是很多经销商今年面临的问题,更严重的则是利润在缩水。即使是销量略有增长的经销商,利润也不如往年。“今年公司销量同比上升10%,利润却下降了30%。”某品牌卡车经销商的遭遇绝非个例,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经销商的积极性。
内蒙古某品牌卡车经销商王先生就表示:“我认为经销商的压力来自获利指数没有变,10年前经销商的返利是5%~6%,10年后还是这样,成本却提高了好几倍。”尽管各企业都在强调帮助经销商提高盈利能力,但是在产销压力过大的情况下,这一进程难以加速。
“企业肯定想让经销商多卖车,要做到这一点,经销商就得付出很多努力,这都会产生成本,进而影响到利润。”北京某轻卡品牌经销商表示。
和经销商盈利能力相对较低的情况类似,不少终端用户目前也处于维持生存的状态。常年在北京新发地和大兴之间运送蔬菜的李师傅表示:“油价越来越高,不管我们多省,都会面临支出越来越多的问题。”竞争惨烈,运营成本易升难降,不仅让个体经营者苦不堪言,还拉低集团用户的利润。“现在是全方位竞争,不管企业还是个人都有很大压力。为了生存下去,有时只能牺牲利润,忍痛出击。一旦形成惯性,就很难扭转局面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客运企业负责人表示:“现在不是多上车就有利,有些时候是车越多,赔得越多。”
利润时代到来
“请大家注意各企业的应收账款。”一位客车企业负责人在谈及企业健康发展时,特意对此进行了强调。这也在提醒商用车企业不能为了一时销量高低,失去对利润水平的控制。
“我们的利润情况相对比较平稳,这是因为我们在成本控制上下了很大功夫。”上汽依维柯红岩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据悉,主要通过技术、工艺、采购、制造和管理等多渠道来降低成本。
此外,较高的利润驱动国内商用车企业纷纷涉水海外市场。不过,“海外市场其实也是国内市场的延伸,主要还是国内几大客车品牌间的竞争。”安凯国际公司总经理助理李国钧的一句话,道出了本质——如果在海外市场上继续重复国内市场的竞争模式,商用车企业追求的高利润又会遇到不断弱化的可能。
“现在提倡走高端路线、强调服务的重要性、加强海外市场的拓展等,目的都是调整发展战略,从过分依靠规模转向更为健康、可持续的盈利模式上来。”某业内专家告诉记者:“从这个角度上讲,国内商用车行业注定会迈入‘利润时代’。”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