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交管局公布,截至2011年8月底,全国汽车保有量首次突破了1亿辆。而在2009年中国就已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即便今年遇冷放缓,按照人均保有量来看,中国车市前景依然光明,也引得世界各国汽车"豪强"纷沓而至。
按说如此巨大的车市,受益最大的当是中国自主品牌。奈何二十多年的"市场换技术",换来的自主品牌技术空心化、举步维艰,换走的是国内巨大的市场份额。目前市场销量越来越大的自动挡车型就是其中一例,由于外资企业进行技术封锁垄断,自主品牌在自动变速箱突破较少。
需求提升 自主品牌遭遇自动变速箱困局
销量增长旺盛,中国汽车市场的消费能力令人侧目。由消费能力提升引发的需求升级也是十分明显,有专家预测,到2010年,全球自动变速器将占到55%的市场份额。到2012年,北美市场出售的乘用车将有94%以上装有自动变速器。中国的上牌车型中自动档占比逐年上升,2007年到2011年6月新车中自动档已占到43%,自动档车型需求旺盛,潜力巨大。
但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供的进出口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以变速器为主的传动系统零部件进口值达到83.35亿美元,比1999年的55.56亿美元增长50% 。而在今年1-7月份,传动系统零部件产品累计进口金额54.9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5.58%,进口主要国家为:日本、德国、韩国、法国、美国等。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变速器的主要几个进口国正是当今世界的汽车强国。这些国家的汽车巨头在中国几乎均有合资厂,也占据了中国相当大的市场份额。自主品牌近年来份额的发展、扩大已经让外资厂商感觉到威胁,国内汽车消费提升成了他们狙击处于技术弱势的自主品牌的最佳时机。
重重关卡下 外资狙击自主品牌
今年以来,频频上演的外方争夺合资厂股权,是汽车业界讨论热点。囿于政策规定和对中国市场的不熟悉,外资品牌在进入国内市场之时,均采取合资形式,以整车厂居多。涉及到核心技术的零部件厂如变速箱厂,则基本以外方独资为主,中方无从染指。在熟悉市场和品牌知名度扩大之后,跨国巨头正是以独资的核心零部件厂为杀手锏,要求扩大合资的股份。
这些进行合资生产的国内厂商,相对于奇瑞、吉利等纯自主品牌有着资金、政策方面的优势,依然受外资制衡,没换来什么核心技术。外资企业按照严格的进口配额限制自主品牌变速箱的配套。同时为了降低成本,更迅速应对市场需求,外资企业也已着手变速箱厂本土化投产。即便是近年来给予的配套也有所松动,也是均以供给落后的产品为主,如4AT、5AT。
6AT等较先进的自动变速器,外资企业则是几乎连谈的机会都不给,更不用奢望获得技术转让。重重关卡下,外资企业依旧保持着对自主品牌的技术封锁和优势,以此攫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在手动变速器领域,自主品牌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取得了优势地位。但是难度更大,制造工艺水平更高的自动变速器却难以获得突破,成了国内汽车行业的核心难题。
研发收购并举 吉利走出别样突破路
受限之后,突围成了自主品牌共同的愿望。自主研发是普遍想走的路,但也是最艰难的。自动变速箱领域由于设计难度、国内相关配套基础差、工艺水平等多重问题,一直难以有突破。譬如ECU(控制单元)、液力变矩器等相关零部件,国内制造业还无法提供。相较而言,收购国外成熟的变速箱厂,进行匹配、吸收技术,能够赶上快速发展的市场,不失为自主品牌突破的一个良好方式。
谈到自主品牌在自动变速箱的突破,就不能不提到吉利。早在2002年吉利就上马自动变速箱项目,并在2005年正式批量生产JL-Z系列自动变速箱,成了国内目前唯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变速箱,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在坚持自主研发的同时,吉利不忘抓住时机收购先进技术。2009年,吉利收购了全球第二大独立自动变速器公司——澳大利亚DSI公司。
从吉利方面传来消息,该收购已经结出果实。经过匹配、调校,英伦SC7匹配DSI自动变速箱成功,即将上市量产。更加可喜的是,英伦SC7搭载的还是6AT手自一体变速箱。据悉,6AT挡位更多、行车更平顺,相较也更省油,还有手动模式可以体验驾控乐趣。而英伦SC7本身作为一款外观大气、空间充裕、极具性比价的车型,相信能够借此有更佳的市场表现。
吉利收购DSI的成果还不仅于此,面对不断进化的市场需求,吉利汽车研究院与DSI联合开发出了7DCT双离合自动变速箱,而即将面世的6AT则是作为先锋,将与吉利系列车型逐步覆盖。而对于目前国内自动变速箱的困局,英伦SC7 6AT的推出展示了吉利的另一种突围之路,不比收购沃尔沃事件的引人注目,意义同样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