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7日,第五届中国国际汽车零部件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开幕,商务部机电司司长张骥在会上披露:“近六年来,与中国对外贸易顺差持续增长的情况相反,汽车产品贸易的逆差不降反升,2010年255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其中整车逆差240亿美元,零部件产品逆差15亿美元。”产品出口和进口的比价差距更是惊人,比如里程表,进口价格相当于出口价格的41.3倍;再比如车辆坐具,皮革和再生皮革,进口部件相当于出口部件的26倍;车辆用的速度计,进口是出口的16.5倍。由此可以看出中外零部件企业的差距。
自从成为世界产销第一大国后,中国汽车零部件的生存现状越来越引起汽车行业乃至全国民众的高度关注。据不完全统计,国内零部件企业共有2万多家,其中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近8000家。这些企业产业分散,产品趋同且技术含量低,自主研发能力弱,尤其缺乏轿车主要总成和关键部件的核心技术。2万多家企业的产品占据了国内零部件的80%,销售额却只占20%,并且90%的产品集中在低端。由于核心技术的缺失,发动机、变速箱以及底盘技术在内的汽车产业三大关键零部件技术中,我们几乎全面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很多高附加值的关键零部件几乎全靠进口来维持,变速箱、发动机、底盘等关键零部件的进口高达60%。国内高端零部件产品,基本被外资垄断了。吉孚动力技术(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符修齐称,现在全中国自动变速箱的销量大概有几百万台,中国本土零部件厂提供的不到2万台,中国自主研发的自动变速箱基本上是零。大陆、博世、德尔福、万都、艾德克斯、万利等6家外资企业几乎包揽了国内液压ABS的生产,西门子、德尔福等4家企业EMS的产量占全国EMS产量的80%。传感器、电子芯片等高端核心技术几乎百分之百掌握在外资手里。虽然中国有世界最多的零部件企业,也有大批产品出口海外,但都是轮毂、车轮、转向节等这一类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产品,仍处于跨国采购链的低端。
近日,《Automotive News》公布了2010年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排名,美国30家、日本28家、德国17家企业,其余25家被法国、韩国、加拿大、瑞典等10个国家所瓜分,而作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的中国,没有一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入围。排名第一的德国博世2010年的销售收入达473亿欧元,占2010年整个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的四分之一以上,我国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万向集团2010年汽车业务的销售收入仅为33亿美元,距离榜单最后一名的瑞典企业SKF汽车部尚有较大差距。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规模小、实力弱,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但散、乱、差的状态并无明显改观,技术储备、人才队伍与国际零部件企业差距明显,零部件产业整体研发投入严重不足。2007年,全国7000多家企业零部件研发投资一共才49.7亿元人民币,仅占销售收入的0.66%。据来自英国劳工部的统计,2007年到2008年度,博世零部件研发投入26.1亿英镑,相当于我们全国的零部件研发投入的7倍。进入中国的国际零部件企业巨头除了博世外,还有电装、德尔福等国际零部件巨头,把它们的研发投入加起来,中国零部件企业的的投入就更没有可比性了,没有投入,哪来产出?
汽车零部件技术落后的事实说明,虽然中国已经是汽车生产销售大国,但由于汽车核心技术未能掌握,中国生产的汽车还是外国“脑”、“外国心”、“外国关节”,我们只能算是“世界汽车装配大国”。更严重的是,由于外资进入零部件行业没有限制,为了严格控制核心技术,跨国集团在我国汽车零部件生产领域控股趋势已经日趋明显,越来越多的外资在进入我国汽车零部件生产领域时,更多采用独资的形式。
零部件是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掌握零部件核心技术对于中国汽车企业尤其是整车企业的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没有强大的掌握有核心技术的零部件企业群,中国汽车生产得再多,也不过是给“洋人”打工。一旦国际汽车市场上出现风吹草动,第一个受到损害的就是处于产业链末端的装配企业。今年3.11日本福岛地震造成部分汽车零部件企业停产,国内的汽车生产立即瘫痪就是最好的例证。
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水平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机械、电子等综合工业的水平,零部件产业落后,汽车产业就受制于人。不掌握核心零部件技术,整车研发无从谈起,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零部件强则中国汽车强。
本刊认为,要解决中国汽车产业大而不强的问题,完全可以借鉴当年日本、韩国的做法,充分发挥国家政策导向的功能和作用,国家有关部门应高度关注汽车零部件产业的现状,并采取切实政策措施予以解决。万丈高楼平地起,靠的是优质的钢筋、水泥、砖石,零部件就是汽车产业的钢筋、水泥、砖石,只有零部件强了,中国汽车产业才可能真正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