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19日讯 小区“停车难”一直是市民关注的话题。随着私家车的快速增加,紧缺的停车资源与日益增长的停车需求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无论在老旧小区还是新建小区中,都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停车难问题。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并发症”,如无序停车破坏绿化带、占据消防通道等。在此次政协会上,政协委员于克飞提出,开发商在小区设计建造时必须给车辆留足空间。
记者调查:停车位先天不足
在哈市,小区停车难已经为普遍现象。很多小区里,每到下午4点后,小区内车满为患,甚至占用了消防通道。一旦居民楼发生火情,消防车无法驶入现场,极易人为地造成生命和财产损失。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小区停车难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规划设计时“先天不足”。很多小区尤其是老旧小区在规划设计时,没有考虑到私家车的拥有量会如此庞大,导致车位配置远远滞后于现实需求。新小区车位“只卖不租”。开发商为了节约成本,在建造小区时常常少建停车场,造成车位与汽车增长比例失衡,供需矛盾在一些新建小区中日益凸显。而有些小区的已有车库被改变用途。业主追求经济利益,将车库开店或用作仓库,加剧了小区停车难。
委员建议:开发时留足空间售租并举
政协委员于克飞提出,政府应加强规划打好“前站”。在新建小区的停车位配置和管理上,制订行业标准,要求开发商在小区设计建造时必须给车辆留足空间,配置数额不等的公共停车位,既与面积挂钩,又与套数挂钩。同时采取以租代售、售租并举的方式进行市场化运作。开发商在公共停车位空闲的情况下进行出租,不仅可以解决小区停车难问题,而且还可以间接促进商品房的销售。同时业主委员会科学疏导,内部“挖潜”,将小区内的公共空地授权物业进行车位改造。
在老旧小区要充分利用边边角角,去除不必要的绿化地,增加车位;在小区周边也可以规划出一定数量的车位,并通过加强管理及利用经济杠杆,在有限的停车位中规范停车秩序。小区停车难主要集中在晚上,公安交管部门可以在保证交通有序畅通的基础上,在非交通要道以及支、小马路上,利用低谷时段开设分时段或夜间停车位,收取一定费用,并派人管理。
这样既服务周边有车居民,还可以解决一部分下岗人员的再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