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北京、上海,承载着中国汽车工业的梦想与辉煌,曾被誉为“官车”和“国民品牌”的红旗、上海、北京这三大老品牌,在淡出历史舞台若干年后再度高调复出,无疑在略显平静的节后车市投入一枚重磅炸弹。老品牌复出,是将凤凰涅槃还是只为赚吆喝?市场胜算有多大?继上期《赢面不大 上位艰难》为即将国产的八大国际汽车品牌把脉之后,本期我们将给红旗、北京、上海这三大即将复出的本土汽车品牌来把把脉,看看它们的机会几何。
文/记者 王灿彬
曾经的“北红旗、南上海”即将双双回归 三大品牌齐复出
近日,工信部发布的233批《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中,上汽集团的“上海牌轿车”以及北汽集团的“北京牌轿车”赫然在列,加上红旗牌轿车,这意味着,曾经消失的三大本土汽车品牌,再度高调回归。
现任一汽集团董事长徐建一曾表示,2012年一汽将在红旗品牌下投放包括一款公务用车,还有礼宾车、检阅车以及其他日常用车的多款新产品,其中基于全新H平台打造的红旗C131车型,将配置各种豪华设施,希望争夺国内C级车市场。预计将在2012年末推出,项目总投资额达17.85亿元。
工信部发布的(第233批)公告的“上海牌”汽车,包括三款车型CSA7200、CSA7300和CSA7240,其1.8升的排量刚好符合去年为自主品牌车企量身定做的一般公务车采购新标准。同在公告中昭示重出江湖的还有“北京”牌,共有3款车型入围,之前已经披露的BC301车型,确认改名为“北京汽车E系列”,并根据发动机1.5L、1.3L不同的排量,分别定名为北京汽车E150和E130,并将于今年3月份正式上市销售。上海牌和红旗牌则计划于今年4月的北京车展上展出。
公务车利好催促复出
三大本土品牌齐齐复出,目标毫无疑问都瞄准公务车市场。去年11月,工信部发布的《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管理细则》中,已明确,公务车采购标准从“2.0升排量、25万元以下”下调至“1.8升排量、18万元以内”,这被业内认为是明显进一步向本土品牌倾斜。
近日汽车行业主管部门工信部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向部门传达了中央关于对自主品牌的指示精神,主要包括建议先从党和国家高级领导干部做起,带头乘坐自主品牌汽车。甚至在去年12月份,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牵头召开的“T10大会”上,也将“公务车全部采购自主品牌”作为提振自主品牌发展的提案,进行过深入讨论。
有媒体从尚未正式出台的《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中获悉,本土品牌汽车将为主体内容,甚至是唯一内容,也就是说,本土品牌车型将成为今年甚至未来公务用车的唯一选择。
各方热议:
凤凰涅槃?只为赚吆喝?
上海牌和北京牌两个中国汽车的老字号要归来,让人为之一振。从目前的消息来看,他们都是瞄准了公务采购这一块,不排除在他们的推动下,公务采购成为所有自主品牌的一个突破口。无论如何,三大品牌承载了中国汽车工业的梦想、辉煌与失落,至少是有故事的品牌。期待这些老字号的归来。《成都商报》
老品牌的复出,不能只是口头上嚷嚷,最后就是赚个吆喝。所谓重生,凭借的还应该是企业在自主品牌阵营中的实力,而不是为了公务车采购而复出。 《北京商报》
“复出大计”很可能是厂家的一厢情愿。倘若厂家是想通过重提经典,唤醒记忆继而勾起人们的购买欲望的话也不太实际,毕竟现在的车主与当年品牌辉煌时期已经相隔好几代了。 中国汽车消费网
迈巴赫的故事似乎在告诉我们,汽车品牌复活,没那么简单。放眼看来,咱们这世界里的汽车品牌多如牛毛,残酷的现实更是告诉我们,似乎再死掉那么几十个都不是什么大惊小怪的事情。估计那些热衷打造或复活新汽车品牌的管理者和企业决策者,都不得不以迈巴赫为鉴,三思慎行。 CBCT志起未来营销咨询集团董事长李志起
前世今生:
曾被誉为“官车”和“国民品牌”
1958年,中国汽车工业刚刚起步,我们有了“红旗”、“北京”和“上海”三个汽车品牌,这些承载着中国汽车工业的梦想与辉煌的老民族品牌,曾被誉为中国人的“官车”和“国民品牌”,几十年里一直是中国汽车工业的精神支柱。
红旗轿车诞生于1958年,由一汽为庆祝建国十周年庆典生产,长期以来都肩负着国家领导人座驾重任。上海牌轿车诞生于1963年,由当时的上海汽车制造厂生产,很长一段时间内,上海牌轿车与红旗轿车一样,是中国轿车工业的标志。“北京”牌轿车从1958年7月开始由北京汽车制造厂试制,也是中国汽车自主品牌为数不多的拥有超过50年历史的经典品牌,其中“北京212”风靡全国20多年。
然而历经风雨,“上海”和“北京”牌轿车已先后埋进了历史尘埃里,其中上海牌轿车于1991年停止生产,迄今为止已经退出历史舞台21年。唯有“红旗”还在,但也生存艰难,但从2011年8月至今,红旗轿车销量为零。
专家把脉:三大品牌胜算几何?
红旗
复出目标:主攻C级车市场,有望成为省部级干部用车。
产品力:6分,产品力是红旗的软肋之一,一汽本身缺乏强大的产品开发实力,借鉴外资车型有让其背上沉重的包袱。
品牌力:8分,红旗品牌家喻户晓,它寄托了国人太多的梦想。
综合鉴定:最有优势主打公务车市场,品牌没有区域限制。如果能将其在公务车市场的优势复制到民用车市场,那就真正复活了。
上海牌
复出目标:高端商务车和政务车。首款新荣威3.0L车型将挂上上海牌标识,均以R95的名号推出,还将推出燃料电池和混合动力等新能源车型。
产品力:8分,新荣威750号称是部长车,符合领导们的需求,产品力不成问题。
品牌力:3分,辉煌代表过去,相当于重新打造一个品牌,难!
综合鉴定:最多只能成为一个公务车的区域品牌,上海因为交通压力和牌照的因素,也不会有很大作为。
北京牌
复出目标:共有3款车型入围,BC301外观造型与目前国内在售的奔驰B级(豪华运动旅行车)十分相似,已确认改名为"北京汽车E系列"。
产品力:4分,基于萨博平台的小车在中国都缺乏市场,产品力堪忧。
品牌力:5分,老"北京"的历史更为悠久,品牌力好过上海牌,但也仅代表过去。
综合鉴定:或是局限于北京的区域品牌,考虑到北京限牌,低端小车在北京很有市场,如果是用纯电动车的话,还有一些可能。可电动车的前景,不要说是北汽,整个行业也摸不透。
在本土品牌节节败退的市场背景下,公务车市场对本土品牌的倾斜无疑是根"救命稻草"。
对此,我是举双手赞成的。党政高级领导带头坐本土品牌车,具有倡导清廉、建设节约型和支持本土品牌汽车发展的双重意义。不过,作为全国乃至全球性产业,公务车市场局限于少数品牌的做法值得商榷。据悉,上海牌汽车的突然复活,得到了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推动,上海牌的新产品将定位于高端商务车和政务车,但不直接进入市场销售,这种"特供"的运营究竟能维持多久?
即使是真心实意地采购本土品牌,红旗、上海牌都能做到2000辆/月,这已经是相当了不起的成绩,可能在市场上掀起什么声音呢?在中国,月销量没有1万辆,你很难进入主流市场。如果真心扶持本土品牌,奇瑞、吉利、长城、比亚迪这些更具有市场影响力的产品,为何不列入呢?
印象中,支持本土汽车品牌的口号不知说了多少次,可每次重大场合,看见的车都是国外大品牌,我向来对这种"运动式"不太感冒。这年头,连父母都不可能一辈子帮你,还指望"上帝"照顾?这个世界从来就没什么救世主,只有靠自己, 所以,对于本土品牌而言,建立过硬的品质、良好的文化以及适合的销路,造一款真正可以和合资品牌相抗衡的产品,才是真正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