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学宝:我们的叶总技术领域也比较专业一些,很多同志也不太清楚,下面请叶总把CAE给大家讲讲。
叶坚:我从事的CAE技术是长安的五大核心能力之一。简单讲它只是计算机软件操作,但是对前期把控性能,对节约开发成本和缩小开发周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国际汽车业重点发展的领域。CAE在汽车领域大规模应该是90年代初开始的,特别是金融危机以后受成本的压力,也是由于竞争,这方面得到了更强的发展。长安CAE虽然主要集中在CAE组,但在其他各个组,包括安全碰撞、NVH、动力都有,最近几年我们的发展速度很快,在国内自主品牌里应该属于前茅。主要体现在一些成果上,刚刚我前面也讲了,我们有一个术语词就是“实验一次通过率的提高”,也就是前期工作做得好,对于后面实验,或者样车会明显减少费用和轮次,这是我们最大的贡献之一。
徐向阳:刚才说到一次通过率,大概达到多少?
叶坚:我们有规划目标,五年规划缩小到50%以上,目标我希望定得低一点,做得多一点。现在不能给你一个总的量数,因为不同的项有不同的比率,比如疲劳方面的领域开裂几乎没有,但是实验的周期性很长,有各种各样的实验。其他的实验包括我们主动做的热管理方面还有潜力。
新京报:长安的CAE是从哪一年开始的?
叶坚:从03年差不多就有了,但是那个时候比较少,中国的汽车主要关注在销售,从自主研发能力上可能还没来得及。随着金融危机和市场的区域饱和或者竞争的激烈,我想这一块各个汽车厂都要来做这方面的能力提升。
徐向阳:碰撞现在能够达到什么水平?
叶坚:如果样车的状态跟分析的假设一样的话,应该有90%以上的一致性。
新京报:国际汽车行业90年代初大规模普及,长安汽车在03年就开始了,我能不能这样理解,在这一块的话其实国内跟国外的差距没有那么长,长安像你们这些专家加盟之后的话,差距又在缩短,现在基本上可以和国际上同步了?
叶坚:要看领域,并不是所有领域都有专家在。第二,其实我们也有规划的,起码在我负责的领域在国内领先,跟国际水平比还有一点差距,但是我并不认为差距很大。
新京报:你们和其他研究院的合作是怎么搭建的?
叶坚:我们互相之间就可以举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也有NVH实验分析室,在整车方面或者路噪方面,我们是做前期的,庞院他们这边可能就会做后期。实际情况非常复杂,做CAE一定是假设,你要有输入,而输入的话又要做一些简化,实际情况就会有一定差距,虽然相关但不是完全一致;最后进行反馈,实验出来以后然后再进行修正,这样就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现在世界上还不可能用CAE来代替实验。
饶达:我给大家总结几个关键点:第一,长安大规模的扩大研发是从2000年开始;第二,长安的研发积累在中国六大国企是排第一;第三,长安在六大国企里现在是最强大的;第四,长安有可能在六大国企里提前发力。
[上一页] [1] [2]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