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迪:李先生说四驱车,四驱SUV其中一方面的性能。其实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功能性能,一方面是越野性能,李先生体现的是越野性能。GLK奔驰不会随便把G这个字放在上面,G最原始概念就是越野车,演变成G55,G500,还有GL,这种车肯定有一点越野性能,L轻量化,K是紧凑型,就是轻量化紧凑型SUV车。我们在三款车它的竞争对手,宝马X3、Q5中对比,你会发现奔驰这一款GLK的话,它的四驱系统是综合了这种既有电控系统,然后同时又有一部分机械结构的四驱,具有前中后三把开放式插速锁,同时又电子差速器,保证这个车在公路行驶的时候,传统比较耐造,机械式结构的四驱的话,可能越野性能比较好,如果再进行一些公路驾驶的话,会比较沉,会拖后腿,开起来比较笨。传统的带锁的越野车,可以带你完成很极限越野性能,但是公路性能一定表现稍微差一些。
现在的车,我们知道很多日韩汽车,基本用电子结构去完成这样的四驱这种系统。
巩伟:其实GLK没有锁,只是电控系统来代替。
张迪:比如我们车发生了一些线速车的情况的时候,实际上通过整合到ESP里面这些电控系统去对单一个轮进行制控,完全锁的功能。既完成越野性能的改良,同时强化了公路驾驶的特性。
巩伟:这一点我补充一个亲身经历。我不提这个竞争品牌了,因为这个太伤人了,肯定是竞品,我们在大概08年,出来没多久,我们对这个车做了一个评测,真是面对45度角的坡,GLK确实让我们很吃惊。它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当然很慢,慢慢爬上去。接近于45度吧,我现在回忆没有45,肯定40,而且是土坡。
张迪:下过河床。
巩伟:特别好,它就消失它的对手的眼中,他的对手的车我开了不行,同事们也去试一下,认为有可能是个人操控的问题,也不行。
主持人:对三个人驾驶能力表示怀疑。
巩伟:换了三个人,就在那个坡上打横,最后GLK下来了,对手上不去,不从那儿走,改道绕走。
主持人:您说的GLK进口版,2008吧。
巩伟:国产和进口完全一样的。
主持人:好的,我们还是稍事暂停一下我们节目,一会儿继续今天有关奔驰GLK的话题。继续今天的汽车天下,今天是周一新车潮人秀,今天我们潮人秀的主角是国产的奔驰GLK,节目前期对GLK定位以及竞争对手,比方说像宝马X3,另外像奥迪Q5等等也做了一个介绍。三位嘉宾还特别介绍了一下有关GLK四驱系统,它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的确非常强大,像巩伟刚才也介绍了接近45度,起码是45到40这样一个角度可以比较轻松的攀爬上去,这也是其他一些竞争车型所不能比拟的。接下来时间自外向内,刚才特别多的谈的一些动力方面的东西,另外我们想感受一下座舱的感觉到底是什么样的感觉,再介绍一下今天请到的三位嘉宾,首先介绍一下《精品购物指南》汽车周刊主笔巩伟先生,您好。
巩伟:大家好。
主持人:另外还有汽车周刊主编张迪,都是老朋友了,还有一位新朋友,国有银行IT部门经理,奔驰俱乐部会员李苏北先生,李先生非常喜欢车,和两位专业的汽车记者谈话过程中丝毫不落下风,而且对一些车辆性能,因为他本身就是开GLK的,所以有一些感触还是特别深的。继续进行我们的话题,回到了我们座舱环节。
李苏北:刚才巩老师也说过咱们GLK是跟C是同一底盘,实际上这就说明了本身GLK空间前排座还可以,后排稍显紧促,但是不是完全不能接受。
张迪:这几款竞争对手中,这个车轴距是最短的,一开始节目就说,它在2.7米左右,2755,只有它在2.7米阶段徘徊,其他竞争对手全在2.8米以上,你要获得尽量紧凑的车身,尽量的紧凑驾驶操控感觉的时候。
巩伟:短轴爬坡的时候过头风占一些便宜的。
张迪:看你要什么,奔驰设计这个车,其中GLK的K字,就是英语的紧凑型的意思。德文这种写法。
李苏北:家用空间也就够了。
张迪:后排如果常坐人,后排空间这几款车相比是比较紧凑一些。
主持人:从空间上我们做一个评测,再介绍内饰各个方面,对于内室很多朋友把它作为选车首要考虑的方面。我听一些朋友说,现在这些牌子车基本差不多,只要一看价位就知道什么样子,就选喜欢的,内饰看得过去的就选那个行了。
张迪:我记得几位女性车主坐在Q5里面里说我太喜欢Q5内饰了,做得太细致了,在这个级别中Q5内饰做得非常有风格的,GLK的话,就是偏简洁,偏阳刚一些。
巩伟:因为它的外观的设计,它是G传统下来的,做得方正,内饰不可能跟外观设计的那么脱离,当然它的内饰有一些硬朗之外也是剑走偏锋,中央显示器做了一个斜角。它可能有一点脱离大多数人的这种审美,因为我们可以想象街上毕竟跑的普通公路化车多,跑的硬朗范越野车偏少,虽然GLK是一款公路越野型的动力车。
张迪:举个简单例子就知道了某一个日系品牌偏越野性能的车型,在同级别SUV中它卖得也是最差的。当然走这种越野范,一定要有心理准备是不是能被更多的人所接受,所以我第一个看接受度,另外看企业把它的定位吧。
主持人:张迪和巩伟对于内饰相对小众一些,当然也找了找理由,比方说内饰一定要和外形相统一,比如GLK外形看起来有一些硬朗,有些地方直棱直角,可能融入到内饰过程中。请用户来说一下,李先生您觉得您开GLK您觉得这个内饰硬朗吗?您能接受吗?对不起没请教您,您成家了吗?您夫人对这款车什么评价?
李苏北:非常喜欢。内饰是这样的,我前一款是C系,后来换的GLK,应该说C系的内饰跟GLK内饰应该说是差不多的。当时第一次选奔驰,选C的时候,当时很大程度上看中了内饰觉得特时尚。因此后来转过来GLK的话,同样也是很容易接受了。
张迪:如果喜欢这种风格,GLK是一个很有风格的一款车,你会立刻被它的风格所影响。
巩伟:李先生有没有对这个品牌影响,比如三叉星辉在你心里有一些作用力,很多人买它是买三叉星辉。奔驰最最强的一点排在第一位是品,毕竟他讲汽车是它发明的。
张迪:对于消费者来讲,有期待去拥有一辆豪华品牌的鼻祖车型的车,我要买豪华车的时候,首先想到奔驰这样的品牌,对于品牌影响力还是需要考量进去的。
巩伟:有一些附加值。
主持人:在节目一开始,我们也提到这一期节目我希望做一个由普及概念,一直到相对比较深度的。从一开始汽车定位,到一些驾驶具体感受,包括到内饰的一些感觉,我们下面再往高里调一调,进入产业化高度看这款车,我们都知道北京奔驰这次在北京车展上已经把国产的GLK重磅推出了,而且价格等等各个方面做了一些介绍。但是有些朋友也在考量,为什么推出GLK300而不是350,这两款车之间的区别是什么,然后说厂家可能出于什么样考虑,选择的GLK300。
张迪:350肯定性能上面比300强一大截,这两台发动机先进水平,350那台发动机非常先进,搭载奔驰现在全球都是最先进第二代直喷系统,我在国外开过很多350款车,350性能比300高一大截,同时代表着你的生产成本也会高一大截。这就是北京奔驰为什么不选择一个顶配车去国产的原因,去国产的话,一定要让价格有明显竞争力,不可能顶配车型,大家算下来你的车还是比竞争对手要贵,国产过程中一定要考量到成本问题。
第二个,北京奔驰实际上有计划的想把GLK向更亲民方向去引导,未来的话,会有更低排量车型再进入。因为我们知道随着未来这种国家对机动车管制越来越严格,无论排放方面,还是消费税方面,听小道消息说,北京奔驰会在未来1.8T发动机引入到GLK身上,这样的话,入门级别更低,有四缸,六缸车,系列更丰富一些。可以拿高端的、顶级车型,以后以进口方向方式继续引进,如果有性能需求的人可以继续引进,补充产品线。主要产品线会拿300和1.8T,200,这样类似命名的方法的车去补充,这样产品系会非常完善,由入门车型,今后未来有可能有两驱GLK,有可能有涡轮增压的GLK,也有可能还有更大品牌像前期国产300GLK,而且300GLK,六缸车的话,我们相信第一次等于第一次刚刚国产嘛,不会去有更多的损伤品牌的形象。上来的话,国产四缸的话,对你的品牌是一个损失。300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既不损失品牌,同时又有价格竞争力的车型。现在入门级比进口低10%左右的价格,所以它其实在价格跟性能之间找的是一个平衡点,这是引进300的原因。
主持人:刚才张迪对于引进GLK300做了概述,旁边巩伟频频点头,看来非常认可。这一期节目做的国产的GLK,刚才也介绍了GLK三个字母有说道,G本身代表奔驰越野性,L是轻量型概念,K则是一个短小的概念,通过这三个字母,可以对于这一款车在奔驰各个车系中的定位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具体说这款车是不是符合您的要求,我觉得恐怕最终试驾之后才可以决定。最后时间想请巩伟给我们对于国产的GLK300做一个简短的评价。
巩伟:这个好象是一个必要的环节,每回都准备不是很充分,其实我都是即兴的,也是我第一个直觉,我觉得国产GLK是一个更加亲民的GLK。
主持人:张迪对这个有一些评价吗?
张迪:我觉得是一款在同级竞争对手中是一款很有个性的小SUV,如果你是想去展现出自己一定个性,同时又兼顾一些行驶性能的话,我觉得应该是很好的选择。
主持人:感谢我们嘉宾,张迪、巩伟、和李苏北,同时继续关注北京交通广播下面的节目。
[上一页] [1] [2]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