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通过我们刚才的分析,对于在今年特别是两会期间会不会在公车上有一些新的消息出来,我们都是翘首期待着。
我们刚才已经和大家从很多层面分析了这个新闻,我们现在再来站在汽车的角度来看看这条新闻。实际上如果某一个省或者某一个地区有自己当地的自主品牌的车型,实际上当地政府对于这个品牌的车型还是非常支持的,据我们了解像奇瑞在安徽等等包括比亚迪在深圳,不管是政府的一部分公务用车还是当地的公交出租车等等实际上还是比较大的比例在采购当地出品的自主品牌,所以也会有人有这样的担心,将来如果这个政策成为一个出台条例了,那么会不会又会成为地方保护主义的怪圈,有没有可能出现这样一种情况?
南辰:解决公车采购地方保护需要中央层面流程指导
南辰:这是非常有可能的,先例就是各地的出租车采购完全是走了这个路子,各地的地产车出租车都是本地产的,这个很难去纠偏或者只能用一个科学的采购流程去约束它,避免刚才梁洪说的我只采购本地产的公务用车。这个跟自主品牌在我们整个产业地图上的分布有关系,基本上每个省区市主要的省区市都是有自己的自主品牌或者汽车产业的,各自采各自的,这个就乱了。我们晓林刚才提到了八项规定落实细则会从地方执行层面推动我们在更新的时候使用自主品牌,如何有序科学合理的完成这种替换,这个可能还是需要我们在中央部委层面包括工信部等等出台宏观性的指导,一套科学的流程,这个我想才能从根上解决避免出租车的局面,本地的出租车都是本地产的车。
杨小林:我基本上同意南老师的观点,大家对这个问题还是比较悲观的。如果说当地没有汽车工业或者汽车企业的话还好办,大家公平招标,如果当地有汽车企业的话,在当地的政府背景支持肯定毫无疑问会倾向于支持,像北京采购北京现代一样,这样一个做法我觉得在各地政府大家都认为是很习以为常的,借公车专项治理纠正公车采购流程,让它科学化合理化尤其是透明化还是非常关键,不能说公车治理完了把多余的公车去掉了,下面的招标还是原来的办法,还会出现新的不公平。我们要把方法从根源上杜绝这种不公平的行为发生,让所有的企业在参与地方政府采购的时候接触到一个公平的平台。
主持人:一个良性的运行机制非常非常重要,一开始就要把所谓的游戏规则制订好了,二位也不妨可以和我们探讨一下,既然二位对公车改革选择自主品牌都持一个积极乐观的态度,也都预计了未来三四年或者四五年我们会看到一个明显的变化,这样一个变化对于中国的汽车格局会不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南辰:公车采购自主品牌将提升信心和品牌形象
南辰:根本上不会产生大的影响,但是对自主品牌突围拉升形象向中高端突围很有帮助。从印度、韩国的这些例子,政府官员都不敢信任自主品牌,你凭什么让消费者去信任,这种消费信心从何而来?刚才讲了大的前提是在做减法,即使自主品牌能够入围公务车采购,它的份额也不会说是逐年递增的份额,这两点决定了不会再产销格局产生大的影响,但是在品牌形象和消费信心上会有一定的提升作用。
杨小林:公车采购对自主品牌是一次机遇
杨小林:我希望大家看清楚一点,不管是公车采购专项自主品牌还是说地方政府出台行政规定要优先考虑采购自主品牌,目的不是为了拯救中国汽车工业,更多的目的反腐或者治理公车使用改革当中长期形成的漏洞,更大意义在于它改变公车使用的奢侈风气,长轴距、越来越豪华这种风气肯定是要遏制的。另外一方面对于自主品牌来说也是一个机遇,如果说它的产品能够获得政府认可对消费者有很好的引导作用,不管在领导干部用车还是一般公务用车方面,就像有的企业宣传拿我们的车在哪儿哪儿采购了多少辆出租车,出租车是最损耗的车,如果说我们的车能够够出租车品质多好,官员采购用车上是一样的道理,有一定的示范效应,但是企业不可能通过这个有多少定单的增长,这个增长可能还是微小的增长。
主持人:主要的目的达到提升品牌的形象,树立消费者的信心。
南辰:它是药引子,但是不是主要的药的成分。
主持人:不能把这个病给治好了,但是是一剂很好的药引子。今天我们和大家一起关注的这样一条消息,最后跟大家说,这个征求意见稿已经整整一年的时间了,我们期待着在2013年征求意见稿这五个字能够被划掉,真正党政机关的公务用车选车目录能够早日出台,我们看到上面的这些自主品牌能够真正得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推进,对于提升中国人自己的造车形象,提升大家的消费心理信任度有着非常好的关系,最重要的一点广大消费者广大听众网友们大家最为关注的这样一个问题,希望能够把这个反腐倡廉落到实处,落到大家一直都关注的公车方面。非常感谢两位专家,如果大家想再次看到听到我们的节目可以随时登陆合作伙伴搜狐汽车,也请关注本周出版的《经济观察报》。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