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坊间不断有消息传出,4月起北京地区出租车有可能会全面涨价,起步价上调到15元,每公里收费上调到2.4元,燃油附加费收费标准不变。与此同时,北京市交通排堵保畅今年的工作方案发布,针对“打车难”,将推广电话叫车、网络订车服务模式;完善与出租汽车定位相适应的租价体系和与出车率相挂钩的激励方案。
这从表面上看来,随着北京多年来没有变化的打车费的可能调整,以及一些服务模式的改变,可能对当前愈演愈烈的打车难和上万辆出租车高峰期躲活儿的现象会有所缓解,动一动是好的,相信有关方面的初衷是善意的,是想解决一些老大难问题的。但是出租车问题可谓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解决就得系统的解决,得从最根本的问题上动真格。
现在的出租车司机难赚钱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一次笔者从南京的夫子庙打车去附近的机场大巴站,出租车司机说干脆去机场得了。我说自己掏钱,几十元到得了为什么要花一百几十元?老驾说机场大巴三十几元,他只要我人民币五十元,可以吗?我以为他说的是斗气话,回答说我干吗要白占你的便宜?他说不是你占我便宜,而是他想到机场去睡个觉,在城里跑一半天也赚不了多少钱,去机场边排队边睡一觉,回来时拉趟人,自己也休息了还亏得少些。当时笔者听了大惑不解,作为的哥你不多拉快跑钱从哪来?这哥们真的把我拉到机场,收了人民币五十元,还谢我帮了他的忙。
春节前的一天,一大早从四季青桥附近打车去首都机场赶七点正到三亚的早飞机。上四环前及西、北四环上一路畅通无阻,到机场打表显示一百三十多元。我调侃的哥说,这钱真好赚哟!哪知的哥说,来时倒好,可这么早到这里,回程要么在这里排队睡觉,要么放空回去,早就不想当的哥了,想找份工打着混着过还自在些。去年底从厦门大学打车去机场,路上与的哥聊天,也说钱太难赚,当地人不愿干,外地人也待不住,别人看着打车费高,其实开车的人把份子钱一交,所剩无几,苦得一身是病,这人的“提前折旧”比哪个行业都高啊!
北京这次的出租车提价,的确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哥们收入过低的确是到了没有积极性之时了。但是提价之后,的哥们相对收入是会有所提高,只怕是绝对收入估计并不会有多少提高。原因是原来高昂的份子钱也将会水涨船高,这样一来,就要看这提价多出来的部份与份子钱之间,谁比谁跑得更快?至于说推广电话叫车、网络订车服务模式,的确值得尝试,但是如果对明规则之下的潜规则把控不好的话,仍然是乘客增加了负担,的哥们仍无什么积极性可言。
2011年在“汽车轮子上的中国”十五省大型社调活动中,专门把出租车司机的生存问题当做了一个主题,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哥们共同的问题除了油价、除了堵车,最大的问题莫过于这高昂的、如同张着血盆大口一般的份子钱。无数的哥起早贪黑地苦下来,总跳不出这只索命的如来大手。广州当地人早在多少年前就不愿当的哥了,如今很多的外地的哥也不想挣这样的辛苦钱了。所以涨价一场,如果份子钱不降,如果份子钱水涨船高得更快,那么的哥们不会受益什么,随之打车难的问题也不会得到多少改观。
至于说科学和人性化管理的问题,这早就值得探讨一番了。年初到纽约,要从以国内航班为主的拉瓜迪机场去曼哈顿中区,打出租车估计要70美元以上,但到了一楼一看,有个信息服务部,除了有各种免费的出行方式和游览小册子之外,还有接送服务。你只要说好你要去的地方,信息部就帮你编个号,然后坐在一个小候车室一样的地方等着就行了。不出二十分钟,就有一辆介于MPV与小中巴之间,十座左右的小客车来了,信息部的人就把同一方向的人领上车,车价是事先打在一张小卡片上的,落车点和价格一目了然,下车后交钱给司机就行了。只用了14美元就到达了目的地,方便、安全、舒适,以后到纽约的朋友们,可以参照哦!这其实也就是一种有组织的拼车,既科学,又很人性化。
总之我们的出租车和出行方式管理,一是不要避重就轻,要对一些痼疾必须拿出解决办法;二是要科学规划,人性化管理。北京乃至于全国的出租车问题看似千头万绪,其实厘清(注意要准确意义上的厘清,而不是形式意义上的理清)两三条主线就行了,以防形式上论证过度,落实下来四处跑偏。
(系搜狐汽车独家稿件,版权为搜狐汽车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编译使用,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