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斯巴鲁在中国卖出了3.5万辆汽车,就在刚刚过去的2010年,完成5万辆的既定目标也不成问题,稳坐进口品牌销量前三甲,在中国市场保有量超过10万辆,收获了几乎接近日本本土市场的销售业绩。
斯巴鲁能有这样的表现的确令人刮目,而各种合资的传闻也纷至沓来。一汽、上汽、北汽、江铃、力帆、奇瑞,都曾或多或少地与斯巴鲁传出过“绯闻”。据日本媒体报道,斯巴鲁母公司富士重工公关负责人渡边透露,在中国合资计划已经浮出水面,只是细节不便透露,今年3月将会正式公布。
经过数十年汽车市场的培育,几乎所有的主流外国汽车企业都已经在中国合资设厂,年销量超过5万辆的斯巴鲁显然是最后一个值得争抢的合资对象,而其市场保有量和成熟的经销商体系更是相当难得的优势资源。
然而,斯巴鲁在中国曾经还有过一段尴?无限蔚木云涤械懔私獾娜擞Ω弥拦蠛皆迫傅拿帧#保梗梗材辏皇恐毓ぴ⌒囊硪淼赜眉际酢⑸璞缸玫男问绞蕴街泄谐。恫艘豢畹笔痹谌毡竞艹┫男⌒统?小型车“REX”。这个看似风险很小的项目,却因缺少了攻城拔寨的勇气而一直被日本本土手下败将——铃木奥拓压得喘不过气来。直到1998年,富士重工决心改变这种态势,联合日本丸红株式会社和一家新加坡企业与贵航合资成立了贵州云雀汽车有限公司,生产“云雀”牌小轿车。结果仍然是一声叹息——10年销量仅1.2万辆。2002年,富士重工黯然退出了云雀项目。失败的原因很多,包括产品本身的选择、中外股东双方的经营分歧,以及当时富士重工的控股方——通用汽车在华战略布局影响。2005年,丰田接手通用在富士重工的16.5%股权,斯巴鲁才能在短短5年间里重拾合资信心。
此次二进中国,当年的产品问题自然已不复存在,但新的问题也不容小视。
由于斯巴鲁汽车(中国)有限公司的弱势,形成了依托强大代理商的推广销售模式。斯巴鲁中国北方区总代理——中冀斯巴鲁控制着斯巴鲁汽车在华销量的80%以上,坐落在北京亦庄开发区22层高的中冀斯巴鲁大厦也验证了庞大集团(中冀斯巴鲁母公司)在富士重工的话语权。庞大集团渴望成为中国汽车销售业的航空母舰,其掌门人庞庆华也一直谋求在A股上市,中冀斯巴鲁的利润贡献一直是集团最重要的利润来源。一旦国产项目成行,斯巴鲁和中方汽车企业必然成立销售公司,形成自己的销售网络,如此,自然不希望经销商集团过于强势,这必然导致雄心勃勃的庞大集团陷入非常尴尬的处境。
此前有猜测北汽和斯巴鲁的合资项目由斯巴鲁出资50%,北汽和庞大各出资25%组建合资公司的传闻并非异想天开,这种出资方式或许是一种较为平稳的办法,但长远看,对于中方合作者受到的双重制约并没有任何解决方案,而且庞大集团在已经通过上市初审的情况下,还有没有多余资金注入合资公司也是个问号。
基于这样的情况,奇瑞的出现似乎更加合理一些。相对于强势的几大汽车集团,一个强大的汽车经销商集团对于奇瑞来说并非坏事,反而可以利用其成熟的经销网络推广自身品牌,而庞大集团也无需获得过多股权就可以保持现有的利润来源和垄断地位。不过,很多不确定因素和潜在的竞争对手,仍然使得奇瑞对合资事宜守口如瓶。
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是斯巴鲁一旦国产之后的车型选择。一直以来,斯巴鲁卖得最好的产品当属森林人,国产森林人的风险肯定相对较小。但对于一直希望力狮、翼豹能够提升总销量百分比的斯巴鲁来说,国产森林人如果进一步巩固其老大地位,又是斯巴鲁所顾忌的。所以,力狮和翼豹也将成为首款国产的热门车型,尤其是翼豹,其低配置的型号完全可以将国产价格下探不少,加上WRC血统的宣传策略,形成令同级车型惧怕的竞争对手,也是改变翼豹一贯的“街头”形象,成为进入家庭车选择的良好手段。
有过一次失败的经历令斯巴鲁的国产进程遮遮掩掩,在选择合资伙伴的意向上也非常谨慎。斯巴鲁二进中国,需要面对的困难还有很多,包括新能源产品的缺乏、产能问题等。但面对十二五规划,以及中国巨大的汽车市场,斯巴鲁舍得放弃这大好时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