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程碑还是耻辱柱?刚刚过去的2010年,各大在华销售的豪华车品牌呈现冰火两重天的状态。
一方面,奥迪、宝马、奔驰、英菲尼迪等品牌纷纷交出了令人艳羡的答卷。另一方面,与中规中矩的雷克萨斯相比,同为日系豪华车品牌的讴歌却陷入了僵局。
“给力派”与“乏力派”对于中国市场截然不同的解读能力,成为两派销量的分水岭,同时这种两极分化的趋势,短期内难现易位的可能。
“给力派”的中国增速
对于多数在华销售的豪华车品牌,2010年将成为里程碑。奥迪在华销量首次突破20万辆,宝马和奔驰则同时迈过10万辆大关。
其中宝马销量接近17万辆,奔驰销量则接近15万辆。似乎是难掩喜悦,刚刚进入2011年,宝马和奔驰就迫不及待地公布了在华年度销量表,数据显示,宝马品牌同比增长了84%,旗下品牌MINI同比增长达到141%,而奔驰的同比增幅则达到了115%,进入销售终端仅半年的福建戴姆勒销量即突破万辆。
如果纯粹考量增速,英菲尼迪的表现同样令人关注。这个刚刚进入中国第四个年头的豪华车品牌,在过去的一年销量达到了11000辆,同比增长率达到137%。
同样,超豪华车的销量增速同样“给力”。如去年劳斯莱斯销量达到2711辆,同比增长171%,宾利的销量实现翻番。相比之下,产能受限的法拉利和玛莎拉蒂分别同比增长50%和60%,在这一细分市场中显得步调“略慢”。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市场旺盛的潜在消费力正在爆发。目前,中国已成为奥迪的全球第一大市场,劳斯莱斯、英菲尼迪的全球第二大市场,宝马、奔驰、宾利的全球第三大市场。
在各大豪华车品牌的眼里,中国早已不是若有若无的“三级市场”,俨然蜕变成了稀世金矿。看起来,这个金矿远远未到枯竭的大限。
根据胡润研究院的数据,2010年中国十亿富豪的人数增加到1363名,百亿富豪达到97名。中国前1000名富豪平均财富比两年前增长了64%。瑞信研究院发布了2010《全球财富报告》,报告指出,全球8万名超高净值人士(人均财富超过5000万美元),和2400万名其他高净值人士(人均财富介乎100万美元至5000万美元)中,中国占80多万名。
数据本身即显示出中国庞大的潜在诉求,而每年进入这一榜单的新富豪呈几何倍数递增,则意味着中国豪华车市很可能仍未到“井喷”状态。需要强调的是,按照中国人不愿露富的传统心理,实际达到胡润研究院的财富指标,却并未上榜的富豪们并不在少数。
“乏力派”的中国失策
尽管市场呈现旺盛诉求,但并非所有豪华车品牌都顺风顺水。显然,如果雷克萨斯没有像ES 240一样的小排量车的导入,实现5万辆的销售目标难上加难。据悉,3.0L以下排量的小排量车型已占到雷克萨斯60%的销售份额。
此前,由于缺乏小排量车,雷克萨斯一度陷入僵局。与雷克萨斯的迅速反应相比,讴歌的缓慢步调则令人担忧。时至今日,讴歌也没有对外公布2011年的销售目标,在去年年初,这个号称销量要达到1万辆的豪华车品牌,并未实现当初的誓言。据内部人士透露,实际销量很可能在5000辆上下。
业内普遍认为,缺乏小排量车的导入计划,成为讴歌在华受阻的根本原因。
实际上,讴歌并不缺乏在华扩张的野心。2年前,讴歌曾重金邀请刘伟强担任广告片的导演,同时聘请了刘德华、桂纶镁担任广告片主角,上演了一出浪漫的爱情短剧。从制作班底的华人团队也可以看出其希望贴合中国文化,迎合中国人口味的强烈渴望。
不过,这个据称投资上亿元的广告轰炸最终没有收获成效。时至今日,讴歌在本土化品牌推广方面的动作依然乏善可陈。
就在讴歌车型导入缓慢、营销迟迟不见变招的同时,其竞争对手或扩大差距,或实现了加速反超。如奥迪、宝马、奔驰这些早已实现国产化的豪华车品牌不断推出小排量车型,同时为了迎合中国的口味,在市场宣传上也竭力“讨好”中国的潜在买家。如贯穿宝马全年的“宝马之悦”品牌活动,而奔驰同样不甘人后,去年4月的北京车展以及12月的广州车展上,奔驰展台背景板上的宣传语均将英文以中国书法的形式呈现,当消费者猜测SAFE、ENJOY到底是什么汉字时,奔驰借机达到了品牌推广的目的。
如果说,奥迪、奔驰、宝马早已实现国产,那么英菲尼迪的赶超讴歌也更能显示出中国豪华车市场的不确定性。
尽管比讴歌迟来中国一年,但英菲尼迪的迅速崛起值得关注。接连推出迎合中国市场的小排量车型后,英菲尼迪启动了多个迎合旗下各车型的品牌活动。虽然该品牌对外宣称,自己的受众群是宽泛的,但从其品牌活动看,车主基本都为年轻新贵,且不少人均从业于“艺术圈”,这一具有极高曝光率的车主群体为英菲尼迪做了免费广告,其销量也节节攀升。
看上去,这种扩张的步伐并未停止,英菲尼迪已将今年的目标定位于2.2万辆,这意味着今年其销量至少增加100%,同样,奥迪、宝马、奔驰也纷纷公布了扩产计划,以解决产能不足的困扰。“给力派”们的野心昭然若揭,而在此时,“乏力派”的代表讴歌依然毫无动静。
一半是火焰,一边是海水,在旺盛的潜在市场诉求下,2011年豪华车品牌是否会实现整体上冲,很大程度决定于对于中国市场的深刻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