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动力电池的性能是影响纯电动汽车产业化进程的主要因素。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国家863电动汽车重大专项动力电池测试中心主任王子冬,从2005年到2010年以来,对100多种各类型动力电池进行了检测。他从检测结果中得出结论:在我国100多家能生产动力电池的厂家中,产品的整体性能都不能令人满意。此次论坛上,他总结出制约当前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化的六大因素,指出动力电池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电动汽车的进一步推广提出建议。
王子冬认为,影响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化的六大因素包括:第一,各种关键材料的开发、生产、性能、成本以及稳定性方面需要改进和提高。第二,电池单体和电池组的设计理念需要改进。由于缺少电池模块及电池组的测试评价体系,整车企业的使用要求不够明确,动力电池设计的针对性不强。第三,对动力电池安全性问题的机理认识不够,安全性方面的材料、工艺和结构设计有缺陷。第四,电池模块热、电、结构的仿真设计及验证技术比较落后,使我国动力电池单体性能与电池组的性能差异比较大,特别是电池组的使用寿命比较短。第五,动力电池模块的标准化、系列化体系没有建立,动力电池的规格、品种杂乱无章,生产质量徘徊不前。第六,缺少动力电池大批量生产的设备和使用经验,动力电池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一致性控制能力比较差。
在电池开发过程中,王子冬表示,还存在一些具体问题有待解决:材料的稳定性需要提高;电池单体和电池组在结构设计上有待改进;使用条件不明确,电池设计的针对性不够;产品标准化、系列化体系急需建立;对于电池组的使用寿命,用户希望达到充放2000次以上;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希望比能量达到每公斤200瓦时;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希望电池组价格降到每瓦时2元;质量控制方法需要改进,等等。
王子冬还针对电动汽车推广难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速度慢、行驶距离短、充电时间长是目前纯电动汽车推广的三大难题,这不仅与电池性能有关,也与电机和车辆传动效率相关。"电机的综合效率只有60%~70%,节能潜力很大"。他表示,电动汽车的普及,不仅需要提升技术水平,也应在电池标准化、城市充电站建设、电机轻量化甚至城市规划和道路设计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