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传奇色彩的营销高手付强,能否改变北京奔驰汽车业"最差合资公司"的印象,从而将辉煌的职业生涯再推向一个高峰?
本报记者 信晓霁 发自北京
那些提到沃尔沃、大众中国、奇瑞,甚至捷豹路虎,关于付强去向的多种版本臆测现在可以停止了。
于去年11月1日卸任上海大众斯柯达品牌营销事业部执行副总监一职的付强,将正式接替司卫,担任北京奔驰执行副总裁,负责市场与销售。2月12日,消息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徐和谊足足花了半年时间来寻找这样一个营销高手。
这随即得到证实。"我们看重的是付强在大众和奥迪的成功经验",北京奔驰宣传部称。但北汽集团公共关系部说,他们还未收到任命文件。
与94%的中国人都不知道的斯柯达品牌相比,奔驰的金字招牌街知巷闻,其生产的高档汽车处于中国增长最为惊人的细分领域,付强此刻真正站在"摇钱树"下。单是2015年销售超过20万辆国产奔驰的中期规划,就足以令任何一个营销高管心跳,其销售收入与年销20万辆斯柯达完全是两码事。
营销高手履新
当2006年成立上海大众斯柯达事业部时,没人相信这个移植自捷克的品牌可以比在本土更枝繁叶茂。而付强在执掌该品牌第三年,就凭借明锐、晶锐和昊锐三款车型成就的业绩使中国跃升为斯柯达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去年11月1日,付强卸任斯柯达事业部执行副总监时,上海大众使用了与其在2007年调离一汽大众时同样的评语:汗马功劳。
付强没有在微博中解释他为何在斯柯达正变得日益强壮时激流勇退,但在"圈内人"看来原因显而易见—在调任斯柯达全球董事会主席一职后,范安德正在极力改变只通过合资公司来把持斯柯达的在华架构。在委派斯柯达德国董事总经理罗凯福担任斯柯达中国总裁、领导一切有关斯柯达的在华事务后,上海大众斯柯达事业部开始向前者汇报。
这种举动被一位行业分析师称为"摘果子","当斯柯达品牌在中国培育成熟,外方势必向这个全球最大的市场施加控制力。"
2月12日,北京奔驰的一次高管变动让沉寂了近3个月的付强重新出现在公众视线:司卫不再担任北京奔驰市场与销售执行副总裁,付强继任,而前者将调任北汽股份负责组建奔驰品牌事业部,消息人士告诉记者。
扭亏为盈
但付强接掌的北京奔驰并非一家完美的合资公司,其中德股东双方的博弈一直存在,从BJC北京吉普、BBDC北京奔驰-戴克,到去年5月更名的BBAC,这家中国汽车业第一个整车合资企业,因股东双方的同床异梦几乎从未尝过成功的滋味,直至2010年才艰难盈利,这是北京奔驰头一次不依赖戴姆勒的67亿元补偿款(2008年由于克莱斯勒品牌业务在北京奔驰的剥离,戴姆勒提出一个将近67亿元的业务终止补偿计划,该计划自2008开始为期三年),只凭借自身业务而实现的扭亏为盈。
要摆平合资关系委实不易。与主要竞争对手奥迪和宝马不同,前者在华的进口和国产车型一早实现了管理的融合,奔驰中国与北京奔驰分而治之的方式,一度令中德矛盾激化。由于奔驰中国对进口E级轿车施以高达10万元的巨幅促销,直接把国产后的加长E级拖入被迫跟进的泥潭。
2010年奔驰实现了超过100%增幅的惊人业绩,但来自北京奔驰的贡献率仅为35%。如何卸下奔驰在华代工厂的角色,成为徐和谊冀望中北汽旗下盈利能力最强的整车工厂,徐足足花了半年时间来寻找一个营销高手接替司卫。"我们看重的是付强在大众和奥迪的成功经验",北京奔驰宣传部称。
整合在即
"将来不排除会在北京奔驰和奔驰中国两个销售体系之上,建立一个统一的机构来统筹管理,以此实现合力,形成一个中外双方和谐共进的局面。"司卫在1月中旬公开表示,整合的趋势不可扭转。
事实上,唯有扩大国产规模才能更快提升市场份额、逼近宝马甚至奥迪。虽然在中国卖出了更多的进口汽车,但德国同行倚仗本土化占据了更大的豪华车市场,令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长兼CEO蔡澈不快,他打算以30万辆的业绩成为2015年中国豪华汽车市场的领导者,届时国产奔驰的比例将高达70%。
1月9日,一场以"图强·布局"为主题的经销商年会悄然举行。"北京奔驰需要取得一个与梅赛德斯- 奔驰品牌价值和地位相适应的企业定位",一位与会的经销店投资人告诉记者,北京奔驰未来要提高对北汽集团、戴姆勒集团在销量、利润方面的整体贡献率,成为北汽集团以及戴姆勒集团最举足轻重的企业。
戴姆勒东北亚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华立新则将其中期规划和盘托出,"已经决定的策略是,我们将投资2亿欧元,在北京奔驰新建一个发动机工厂,现正在设计、组织施工阶段, 2013年开始投产;同时,我们将继续扩大北京奔驰的产能;此外,还将在北京奔驰建立一个研发中心;至2015年,再推出4款全新车型。"
无论对于北京奔驰还是将执掌销售大权的付强而言,这都会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巨大变革,而后者需要再次运用他屡次展现过的稳健和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