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将上汽的产品布局比作一个哑铃,一头是数量庞大的乘用车王国,而另一头则是可以忽略的商用车版块。如此不平衡的"跛脚走路"或将打破。昨日,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自主商用车品牌 MAXUS大通正式发布,上汽在十一五期间对于商用车的布局基本完成。
自主商用车品牌"大通"问世
上汽集团副总裁肖国普表示,上海汽车将欧洲商用车品牌MAXUS命名为"MAXUS大通",是上海汽车继荣威和MG品牌后,面向商用车领域推出的国际化品牌。
随着大通品牌的发布,上汽商用车的整合已经进入关键阶段。今年1月12日,上汽对公司全资子公司上海汇众实施分立,并设立上海上汽商用车有限公司。上汽商用车公司注册资本为5.96亿元,将开发、生产载重汽车及销售自产产品,进行商用车及九座以上乘用车、挂车、汽车底盘的销售、汽车制造业的技术咨询服务,并从事进出口货物和贸易。去年12月,上海汽车成功增发融资100亿元,新投资项目即包括自主品牌商用车的11.2亿元。
据悉,上海汽车已经规划了MAXUS大通的产品系列。宽体轻客作为MAXUS大通进入市场的首款产品计划于今年下半年上市,并同步登陆国际市场。上汽商用车公司将在无锡惠山生产MAXUS大通。按照江苏省发改委2010年核准的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无锡分公司商用车项目信息显示,将建设年产宽体和窄体客车5万辆(三班)的工厂,项目总投资约11.785亿元。
50+3+3商用车规划出台
肖国普透露,围绕上汽商用车版块发展,一项名为"50+3+3"的十二五规划已经出台。这意味着,2015年上汽商用车产销将达40-50万辆,打造三大整车基地和三个关键零部件集群。这三大整车基地分别是位于重庆的上汽依维柯红岩、位于南京的南京依维柯,以及位于无锡的上汽自主品牌轻客基地;三个关键零部件集群则是指以上柴和上汽菲亚特红岩为核心的发动机集群、以重庆和宁波为核心的车桥集群、以上汽齿轮为核心的变速箱集群。
50万商用车产销的布局中,上汽依维柯红岩要从2010年的3.3万辆跃升到2015年的10万辆,南京依维柯要从 2010年的 11万辆跃升到2015年的30万辆。剩下的10万辆任务,则由自主商用车品牌承担完成。作为十二五起步的开局年,2011年上汽商用车的年度目标是20万辆。
复制"乘用车模式"
商用车版块一直是上汽的 "软肋"。十一五末仍然只销售了15万辆(不含上汽通用五菱微车),相比上汽整体超过300万辆的销售规模,商用车的销量甚至可以"忽略"。而国内三大汽车集团中东风共销售了商用车63.8万辆,一汽集团共销售商用车40多万辆,均远超上汽。
"十一五打基础、十二五谋发展,将乘用车的成功模式复制到商用车上。"肖国普这样描述上汽的商用车发展战术。自主商用车将采用与乘用车相同的生产标准,零部件供应商中有56%来自上汽乘用车体系、上海大众以及上汽通用等企业,11%来自于国际供应商。 "上汽是商用车领域的新军,但是我们要后来居上。 "
对于"MAXUS大通"的未来发展战略,上汽商用车事业部副总经理蓝青松透露,虽然目前上海汇众与自主品牌商用车仍分网销售,但在上汽商用车公司正式成立之后,会将汇众整合到上汽商用车公司当中。肖国普也表示,上汽商用车布局分工明确,未来商用车将会从轻客突破,并会与依维柯进行差异化生产。
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整体销量突破1800万辆,继续坐稳世界第一大新车市场。相对于已趋成熟的乘用车市场,中国商用车市场的发展才刚刚起步。作为全球500强企业,上海汽车不仅与世界多家著名汽车厂商有着长期良好合作累积、也有树立荣威、MG等品牌的成功经验,发展国际化商用车品牌一直被众人看好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