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我的搜狐汽车

注册
车商宝|手机版|APP应用|网站地图|回顾|滚动|收藏首页
首页 - 新闻 - 军事 - 体育 - NBA - 娱乐 - 视频 - 股票 - IT - 汽车 - 房产 - 家居 - 女人 - 母婴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 文化 - BBS - 博客

竞争激烈 后来品牌在中国市场还有机会吗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作者:综合报道
2011年05月09日08:34

  菲亚特西亚特雷诺斯巴鲁……这些后来的品牌在中国市场还有机会吗?

  近期热闻,莫过于萨博换了东家卷土重来,在中国慢吞吞地卖了几年车后,萨博终于认了个中国的亲戚。不过,再次卷土重来的萨博,似乎早已失去了先机。回顾萨博一路的发展历程,销量小众,一直难以盈利。被世爵收购后的萨博2010年全球销量才3万多辆,实在难以维持生计。

  萨博自身的技术研发能力不强,此前通用收购萨博后就没给过什么技术投入和支持,直接导致萨博车型平台过少,更新过慢;如今萨博不仅现有车型少,后续可以研发利用的技术空间也有限。而研发新车的成本又极高,对于一个已不赚钱的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大难题,于是至今只能坐吃山空。华泰萨博的“闪婚”,也许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美好。对于一个小众,又缺乏技术研发实力的外国品牌,要变成炙手可热的热销品牌,不仅仅需要依赖天时、地利、人和,还需要“自强”。

  自强的代言人,可以来看看与萨博曾经同处通用旗下的斯巴鲁品牌。斯巴鲁也是一个小众品牌,同样是产品和品牌定位另类,同样进入中国较晚。但斯巴鲁目前尚能勉强盈利,与其坚持自主研发,走自己独特的产品路线有关。所以即使斯巴鲁未来再换大股东,对于品牌来说影响也不大。在中国,斯巴鲁的销量去年超过10万辆,萨博只能望其项背。虽然如此,没有人认为斯巴鲁品牌已经做得很成功了。小众,还是小众。因为过于小众,以至于其二手车残值也降得极为夸张。

  后来品牌,尤其是小众品牌,如今再进入中国,想要做大做强,甚至想盈利,除了首先要塑造形象外,其次还需产品的支持,一定要有长期的、丰富的、有竞争力的新产品源源不断的支持,有些品牌卖了几年,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就只有一两款车,那只能算失败;第三,要符合消费者口味,提高产品品质。对此,萨博的前景依然堪忧,即便是与华泰闪婚,但如果没有开发新车型的技术支持和设计人才支持,没有优质的资源支撑其后续发展,就无法自强自立,一切都是枉然。

  不出奇,难制胜

  今年的上海车展上,毫无意外的,我们又看到了一些新脸孔。久违的菲亚特,新来的西亚特,还有变脸的萨博……让我们再一次骄傲一下:中国真是个让人挤破脑袋也要进来的黄金市场啊!

  可是,作为后来者,中国市场真的是块福地吗?每个人都能挖到金库吗?

  以我愚见,不出奇,难制胜。

  看看目前中国汽车市场的结构吧:通用丰田自然是两位巨头,以大而全傲视群雄,只要你能想得到的车型,都能在这两家找得到。而后是奥迪奔驰宝马雷克萨斯等统治的豪华车领域,连前两年进入的讴歌、英非尼迪都很难有所作为,可见这个细分市场已是密不透风。再来就是本田日产福特标致雪铁龙等同样竞争力十足的品牌,他们知名度高,产品线成熟,几乎每个细分市场都能往前靠。再来就是雄霸中低端市场的本土品牌,它们性价比高,产品无处不在,在二三线市场很有些呼风唤雨的本事。至于新能源车,目前确实还比较空白,但除了丰田已经渐入佳境的混合动力技术相对领先之外,全球车企基本上都在同一起跑线上。

  如此看来,新进入的品牌,要想在看似潜力无限,实则竞争充分的市场分一杯羹,没有点儿绝活,真难。

  不过,也不是说一点儿机会都没有。事实上,别看中国市场挺热闹,但中国消费者绝大多数都是首次购车,尤其现在消费群集中在较为年轻的70后、80后身上,对品牌的忠诚度不高,对新鲜事物尤为敏感,这从厂家们都拼了老命投新品上就可见一斑。所以,新品牌进入,首先就要有自己鲜明的品牌特色,一定要有那种非我不可的气势;其次,引入产品最好也能特点鲜明,这年头同质化的竞争已然没有搞头,新面孔带来没见过的产品,才足够吸引眼球;其三,抓住年轻的消费者是关键,体现在服务上更是如此。风格统一的4S店的“标准、贴心”服务我们已经体会得够多,能让我们有参与感才让人兴奋。

  所以,各位后来者,市场有风险,进入需慎重,且行且珍重。 (陈鑫欣)

  如果在中国都找不到机会,那也就没有机会了

  和吉利收购VOLVO的“做足戏”相比,华泰萨博的结合可以用“闪婚”来形容,近几年来,多个国际汽车品牌投入中国的怀抱或者在这里闹绯闻,这至少说明了一个事实:在全球汽车业可以预见的未来,整个产业的希望是在中国,如果各个汽车品牌在中国都找不到机会,那它也就基本没有什么机会了。

  中国市场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是全球汽车业的机会,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市场就是所有人的机会,我们应该留意到一个最根本的事实:全球汽车业在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后,现在已经到了一个产业变革、升级的关键时期,否则无论是从能源、环境、交通、社会配套等各个领域来说,我们现有的汽车社会模式都是难以为继的,而纵观人类社会的工业史,在每个产业的变革时期,总有一些秩序被打破,总有一些格局被改写,总有一些我们熟悉的品牌被遗弃。佳能、尼康颠覆了柯达、富士引领的照相机胶片时代,苹果领衔的MP3、MP4颠覆了松下、索尼的随声听时代,汽车业今天的格局,同样如此,新能源必将颠覆以化石能源为基础的传统汽车业。

  在这轮的汽车产业变革中,我们也许将不得不面对一些老品牌的消失,尽管中国汽车市场可能是传统汽车的最后一块伊甸园,但这个伊甸园本身并不能掩盖传统汽车业难以为继、汽车业本身正在召唤变革的事实,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仅是大自然的铁律,同样也是人类社会各种文明发展的铁律。汽车业需要变革,一些无法跟上这个变革步伐的品牌和企业,是注定要被淘汰的,把希望寄托在伊甸园的保护、中国市场的“奶水”上而不是寄托在技术变革、跟上全球最新技术的步伐上,也许还将加快这个被淘汰的步伐。 (贺江华)

  讨好消费者最重要!

  中国汽车品牌实在太多,减少一些品牌,把几个有潜力的品牌做大做强,这样的口号已经喊了多年,非但没有收效,反而有更多后来者加入,理念、宝骏、启辰等合资自主品牌正抢闸入市,长安PSA、广汽菲亚特、广汽三菱、东风裕隆等摩拳擦掌,这还没完,斯巴鲁萨博以及雷诺也在虎视眈眈。我想,中国车市再怎么强,也养不起如此多的品牌,别老是走投无路时才想起中国,早干嘛去了?

  诚然,中国车市仍会继续增长,但不可能像前几年如此高速增长,也别以美国千人拥有900辆车的标准来衡量中国,两国用车环境相差悬殊。这意味着,未来几年,中国车市将有一轮血腥的竞争,即便强大如通用大众,也不敢言稳胜,更何况新进来的品牌。

  不过,也不是一点机会也没有,但要拿出足够的诚意。中国老百姓喜欢什么车型?简而言之,就是好车,空间够大,油耗够低,该有的配置一样不能少,价格足够的低。或许有人会说,中国车价已经够便宜了,不能再便宜了。这是瞎扯,中国汽车价格整体是在往下走,但远不是最低,同样车型,比北美、欧洲贵上不少。新来者想在中国立足,最首要的事情是价格同步,即便一开始亏本卖,也要坚持下去,否则一点机会也没有。

  价格到位后,还需下大力气去进行品牌推广、网络建设以及市场营销。别相信所谓的“后发优势”,中国老百姓的品牌忠诚度远高于其他国家,接受新品牌、新事物需要更长的时间,通用大众今年销售势头如此喜人,与此不无关系。

  如果这些都做到位,那需要足够的耐心,未来的中国车市不可能再有一夜暴富,单凭一款车便成功立足的案例,只有兢兢业业做事情的车企才有可能活下来,时间不是一两年,而有可能是五年,或者十年。

  做不到这些?那建议还是别来中国了。这里是天堂,也是地狱。现在看不到活不下去的车企,但不代表着将来没有。归结下来一句话,价格、努力以及耐心,一样不能少,如此,才能把握机会在中国立足。 (周伟力)

  雷诺机会最小

  近来,斯巴鲁西亚特菲亚特等后来者纷纷要进入中国市场。有舆论称,在全球各大主流汽车品牌已进入的情况下,留给这些二三线品牌的机会太少了。但记者想说的是,只要中国市场还有需求(预计近5~10年还会有增长),这些品牌就还有机会。当然,它们不可能像通用大众丰田一样大红大紫,但如果选择好的合作伙伴和国产车型,也能在中国分得一杯羹。

  此前,中国车市的状况是外资品牌把持中高端市场,而本土品牌则集中在中低端,但现在合资企业已经将产品线往下延伸,本土品牌则向中高端市场突破,看似稳定的格局正在改变。所谓“乱世出英雄”,这样的市场格局给后来者提供更多机会。

  分析一下,这些车市后来者基本属于小众车型,但小众市场并非代表没有市场,在中国消费者追求个性化的今天,小众车型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看看SMART、MINI在中国市场的热销。在北京限牌后,“小众”的斯巴鲁森林人甚至超过比亚迪F3成为北京上牌第一的车型。

  逐个分析这些小众品牌在中国的前景也是各有不同。如菲亚特曾经在中国吃过亏,可谓吃一堑长一智,在重新与广汽合资后,菲亚特已经承诺要为中国重新设计车型,并采用最先进的技术,变得有诚意。后来者也可以借鉴前人的经验,少走一些弯路。

  在如此之多的后来者中,法国雷诺机会最小了,并非是该品牌不出名,也非产品不好,而是发展步伐太慢了。雷诺也曾短暂在中国实现国产,现在仍和东风在谈判市场国产的问题,近十年过去了,这个大项目仍然没有下文。最近电动车技术泄密“间谍门”事件更让雷诺在中国的发展蒙上阴影,因为雷诺刚开始指责是中国企业窃取技术,最终证明中国企业是清白的。从这些事件总结来看是雷诺太不懂中国国情了。

  还好的是,雷诺进口车在中国尽管销量不高,但贡献了雷诺全球很大一部分利润。不过,从这些后来者来看,雷诺的步伐和态度让人难以看好啊,希望聪明的雷诺-日产CEO戈恩能够看明白这点。

(责任编辑:许艳平)

微博推荐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 您的姓名: 性别:
  • 手机号码:
  • 选择品牌:  
  • 所在省市:  
A6719|B7843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导航

SAA搜狐车会

汽车品牌

实用工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