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企业如果没有10年、20年的整车经验积累,最好不要自己干配套。"某重卡企业人士一语中的:"对整车产品的认识以及对行业的理解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对行业有足够积淀,才能干好关键零部件。行业竞争很激烈,几乎每年都有新车型出现,这就需要不断创新。只有在拥有足够的人才队伍和实力保证整车产品时,才有必要考虑自建零部件体系。"
尽管许多整车企业在布局自建关键零部件体系,也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这一进程有着其必然性和合理性。但事实上,何时建、如何建、建成后的效果怎样等一系列问题依然未解,这也成为业内争论的热点之一。
自建门槛高 困难多
谈到自建零部件体系,就不能不提及产销两旺时的资源战,正是这个原因,让整车企业高度重视自身配套能力的建设。不过,年产销量达到多少才有投建零部件体系的必要?
业内分析人士杨再舜认为:"整车企业达到10万辆的年产销量时,就差不多应该考虑拥有关键零部件体系。整车企业可以尽可能多地拥有零部件体系,但投资要慎重,尤其发动机和变速器等投入较大,风险也相对大。企业应依据产品的受控程度和自身实力来决定。"
华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营销总监王延安告诉记者:"整车企业发展到6万~8万辆的产销规模,就可以考虑自建关键零部件体系。不过,这也要看各企业的规划和策略。华菱对此比较慎重,暂时没有自建零部件体系的打算。"
"要建零部件体系话,也应该是开放的体系,而不是封闭的。国家应该给予产业政策或其他支持,让开放的零部件体系建立起来,这才是好的趋势。"集瑞联合卡车营销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涂小岳认为:"否则就会慢慢形成一种灾难,而现在已有苗头,就是哪怕年产1万辆的企业也打算做发动机。一个发动机项目从研发到制造出来的总投资差不多需要二三十亿元,一两万辆的产销规模怎么去支撑?"
某重卡企业相关人士也认为,自建零部件体系难度大,毕竟独立零部件企业有着很多积累,在行业认知、生产管理、加工工艺等方面都有成熟的经验。优秀的零部件企业经过多年打拼,在市场上有优势。"尤其是产品和售后比较成熟,用户认知度也高。所以,整车企业自建零部件体系有风险。自己做可能更好、更快地融合到体系中,但产品加工、生产工艺如何?设计是否合适?售后能否满足?还要经过市场和用户的验证,同时还有用户认知的问题。"上述重卡企业相关人士表示,商用车用户更注重口碑传播,独立零部件企业已经形成品牌优势,这对整车企业自建零部件体系也是个挑战。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