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汽车频道 > 汽车新闻 > 2011第八届长春车展 > 2011长春车展访谈 |
以上是我讲的第一个方面的问题。第二个方面的问题,到底如何应对这个状态,我认为每个人都做每个人的事。
作为负责研发的领导,我想从技术角度谈谈,而且是从整车厂的角度。未来汽车不管谁来要、谁来卖,还有太多的东西。首先要满足很多法规的需求,但是很大一部分要关注油耗,用什么原料,你想用的东西有人卖吗,有人提供吗。这是很现实的问题。二氧化碳是排放还是油耗,还是立法呢?这些都有解决的措施,但是消费者买得起吗?谁都知道黄浦江旁边的房子好住、升值快,但是买不起。我们的老祖宗早就告诉我们了,开源节流,没有那么复杂,也用不了搞那么多论坛。为什么搞论坛?关键是有想法没有行动,就是要动员大家。无论是开元还是交流都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措施。节流是生存的基础,开元是解决未来发展的重大问题。这个道理很简单,很多人做起来比较难。我个人认为开元和节流是相辅相成的。但是由于中国做汽车做的时间比较短,各个企业都有各种不同的目的,国家也有很多说法,所以我个人认为我们过分的关注了开元,而忽视了节流的伟大意义。现在的节流就是曾经的开元。现在的开元也是未来的节流。他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有谁知道曾经的电动车要比传统的发动机牛得很。但是现在我们正在讨论发动机未来的问题。节流有很多东西可以做,大家更多的谈发动机怎么样。但是从整车角度,无论是轻量化、总成化,由于综合的设计技术、综合的制造技术、包括材料技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的发动机比人家最先进的还要落后,在油耗上还要差10%到15%。国外的发动机是不是就已经到了极致的地步了呢?不是,国外大的主机厂在不同角度都在认为他们的发动机还有10%到15%的空间。就说明我们现在的发动机和传统的动力总成的状态,和国外理想中的有20%到30%的差距。如果这些差距彻底解决了,新能源又能改善多少能耗?
做发动机的人又有多少关注油泵、水泵的损失?所有做整车的人都知道,宽带变窄胎,马上就能改变油耗。这些东西太重要了。又有多少人从油耗的角度关注自动变速箱?所以我认为还是有很多工作可以做,很多工作必须做。很多共性的节流技术并不会因为开元失去作用。传统的技术一定会在新的技术中得到应用。比如说风阻系统,不是国内的企业不关注,而是国内的企业没有精力、没有能力来关注这个。以上我讲了开远的同时更要注重节流。
下面来讲开元。到底什么是新能源?开元有很多东西,包括了生物燃料、传统的化石原料、这些东西都不是根本的技术,就是要吃了猪肉炖粉条的肚子要吃一顿四川的火锅而已。这个时候对于产业的好处、快捷性、产业基础,利处是无穷的。美国很少讨论AT技术,因为它的AT技术有三五十年的产业基础。目前我们谈到很多的开元技术还脱离不了传统的动力总成。
对于未来的技术,不是我悲观,也不是我负面,一定要做,而且大有可为,但是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更多人来探讨。从量子、分子的角度来谈新能源,说明很多东西还处在开关。即使电池的问题解决了,我也不认为电动车的问题就解决了。电极呢?电控呢?即使有了电池也有电机,我是充电还是换电?谁给我换?我的电池的标准谁给我在哪?我充电在哪充?充多少时间?一系列的问题都知道,都在解决,但是需要时间。所以我认为电动车时代会到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把开元和节流做一个比较,中国去年做了1800万辆。整车共同努力解决10%的话,整车减重10%,油耗减少6%到8%。如果整车油耗改善10%,我们去年就会有180万辆零排放、零能耗的车在市场上卖。
短期内要想实现180万辆零排放、零能耗。也相当于350、360万辆电动车了,电动车也得耗电。未来到底谁能胜出,不知道,汽车新能源的,或者是能源的多能源化时代已经到来。在这个情况下,如何挖掘潜力,改善油耗,最终不是发动机的指标,更不是变速箱的指标,是整车的油耗指标。我认为脱离了整车谈油耗指标无从谈起。整车就是一个系统,不是简简单单的把底盘做好就行了,轮胎、造型、风阻系统,他是一个系统的全面集成,缺一不可。围绕动力总成系统讲,我们要关注发动机,更要关注变速箱。好的发动机放到4AT上不一样,放到6AT上也不一样。同样的发动机、不同的人用、不同的人匹配,又不一样。这就是集成的力量。所以我认为主办方很了不起,先做技术和集成的会议,我认为他们比我聪明,更有高瞻远瞩。所以别小瞧VTI,只有VT,没有I,就不可能发挥更大的效率。做整车同样会说,你的ATI跟得上吗?你的系统能不能匹配?如果这都做不上,你的系统如何谈节能?我认为是车辆先进技术及集成,而不是集成。所以我认为英语更漂亮,中文有待商榷。当然开个玩笑。
未来到底怎么走,这都不知道。这是去年的数据,他调研了60个CPO,我也是被调研的人之一,他认为2020年如果玩命做,还有75%是传统动力,另外25%是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电动车。
这是我的数据,什么时候到底,什么样的未来,大胆的预测,我认为新能源时代一定会到来,但这只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漫长的过程。如果这条曲线,大家不需要有飞跃式、跳跃式的,传统能源一点一点减少,新能源一点点上升,后面已经开始大跃进了,但是我认为到2025年,如果这个曲线是平滑的,经过求导,我个人认为2025年能够做到50%。但是还有50%的传统发动机。所以我个人认为未来真的是一个多元的。石油的压力、企业的进步、区域化的特点都会在新能源上起到更大的作用,任何单一的能源都不可能胜出。所以,能源的挑战巨大、路途漫长,国家应该做国家的事,企业应该做企业的事,高校做高校的事。国家必须立足在民族的高度,让国家可持续发展,要多想未来。企业必须兼顾先生存、后发展,企业得赚钱,得满足股东的利益。大学只要有科研经费,证明一个科研技术的错误,我认为那也是了不起的科研。所以就应该多研究可以开元和节流在不懂得角度,站在不同的高度,应该有不同的思路。也必须有不同的思路。否则,我个人认为会出问题。国家过分的关注企业的问题,国家就变成了企业,如果企业过分的跟风,就会出现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短期就会面临着生存的问题。
吉利是怎么做的呢?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所有人都知道。基本的思路就是立足于传统的开发动力总成发动机,同时储备新能源技术,以应对任何可能的变化。谁都没有办法告诉我,明天街上流行什么,红裙子?还是红裤子?搞不清楚。吉利在新能源上多管齐下。也有人问我说做得到吗?我认为做不做得到,也非这么做。因为开发传统的发动机是企业生的基础。储备新能源技术是未来发展的基础。两者缺一不可,但是要确定两者的比例。传统发动机上有从1.0到2.4的,既又气又及、也有柴油机。变速箱,既有纵值的,也也横值的。同时,7DCD不久也要上市了。这是我们的熊猫电动车,在上海车展上展出了全剖,这个电池是完全产业化开发的,电池布置在地板上,也解决了所有重和的分配问题。这是插入式混合动力,1.0的发动机能够保持一个车运输50公里。轻量化我们做了很多的工作,我们即将投放市场的SUV比原来的设计目标实实在在的减少了8%。谁超过了一公斤,谁就自己掏钱用工资买。包括风阻系数,同时我们也在开发全新的未来满足新能源要求的战略平台,这个平台不是为传统发动机开发的,而是为全新的动力总成。它的底盘的布置,很多的布置都考虑了未来电池空间的最大化。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