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来,工信部已一再推迟发布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上个月温家宝总理撰文指出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存在无序发展、缺乏核心技术和技术路线不明等问题。
可以想象,工信部、发改委和科技部等部门目前仍正在为如何尽快制定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而殚精竭虑。
其实,这样的烦恼和痛苦大可不必。确定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的问题本不应该由政府部门来操心和操办。政府应该做的是设定汽车的燃油经济性目标,至于借助何种技术实现这一目标,应该由企业自主选择。
之所以这么说,原因有二。
其一,在混合动力、电动车、燃料电池车等多种新能源汽车技术中,究竟哪一种最有希望获得成功,这其实是一个世界级的难题,至今没有确定的答案。这就是为什么像通用和戴姆勒等许多国际汽车厂商在研发中对这些技术不敢有所偏废的原因。
其二,在新能源技术应用前景不明的情况下,对其中的某一类技术下大赌注是不明智和高风险的。
去年6月,中央政府选择了五个城市进行试点,为向私人销售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的企业分别提供每辆最高为5万元和6万元的补贴。在此基础上,上述五个城市又承诺追加补贴。
于是,许多国内车企不顾自身技术水平低下和相关基础设施的缺乏,一哄而上,纷纷投资开发这两类新能源汽车。到头来,巨额的投资并没有获得相应的回报。
迄今为止,国内车企向私人售出的插电式混动车和电动车数量少之又少,一些声称实现了销售的车企多数是将车卖给了当地的电力公司等国有企业和机构,再由这些国企和机构转交给他们的员工使用。
新能源汽车技术复杂,开发成本高昂,这些技术孰优孰劣,国际厂商和工程师们尚不清楚,政府部门的官员更难把握。要求政府部门为企业确定技术路线自然是勉为其难。
但话又说回来,面对能源的短期和环境的污染,政府部门有责任督促企业开发诸如新能源汽车这样的节能降耗产品。
那么政府又该怎样履行这一职责呢?其实不难,政府部门只需设定并不断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标准。然后,由企业依据市场状况决定采用哪一种技术路线来开发绿色节能的产品。
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政府瞎指挥,而企业才能做出理性的决策,避免造成对资源和资金的巨大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