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频道 > 专题 > 2011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 > 2011天津论坛报道 |
第二方面,想讲讲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化的一些挑战。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化外部环境趋紧,但是真正制约国际化发展因素还是来自内部。因为从十二五来看,汽车产业国际化赖以发展的市场基础已经发生了变化,第一是外部需求,第二是比较优势。十二五总体来看,世界经济复苏竞争缓慢,全球经济处于低速增长时期,而且这个时期是中长期的趋势,同时国外的技术贸易壁垒、专利标准、关税等等问题抑制了对我们产品的需求。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包括用工成本、土地能源约束、人民币汇率上升,不断提高了出口成本,削弱了出口竞争优势。
同时刚才讲到,虽然外部环境有制约,但是真正制约的是内部因素。具体来讲,从现在出口状况分析,第一企业出口战略和理念明显滞后,现在企业没有什么出口规划,缺乏对特定市场的前期了解、前期准备。我们现在跟国外市场、国际跨国企业进入路径相反,我们是先伸腿后伸头。我们不做前期调研、网络建设、不做宣传就把产品进去,简单把定单当做市场,甚至牺牲质量为代价,把国外的市场作为一些试用场地。
第二,2007年联合几部委规范了出口秩序,严格了出口资质,但是现在主体仍然不够。2010年出口310亿美元,出口企业超过两万家,企业数量比2001年增长了400%,平均每个企业出口不到150%,企业普遍反应,中国企业是“出了国门不怕见老外、就怕见老乡”,我们竞争主要是来自内部,自己和自己竞争。中国出口主体不光是汽车,即使金融危机冲击的2008年,机电产品出口2009年出口企业数量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在上升。2007年11万家,2009家达到了12万9千家,去年超过了13万家。出口企业数量在不断上升。
第三是产品质量。现在产品同质化严重,导致了企业竞争手段主要是价格、规模,所以都是在拼价格、拉定单。所以我们“盈利水平低,低价格、低质量”的形象在国际市场没有得到改变,口碑没有得到好的改善。国外、非洲市场对我们的汽车产品质量问题还是抱怨比较多。
第四,境外营销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建设严重不足。大部分企业严重依赖于经销商,而且是在流动环节里的经销商,连生产企业都没有。国外一些经销商,一个经销商同时代理四到五个品牌,我们没有自己的经销商,溢价能力很弱,所以很多售后服务就是一锤子买卖,没有相应的售后服务。所以我们产品质量方面,一方面来自于质量本身,另外一方面因为售后服务没有及时跟上带来的质量问题。
第五是研发能力。我们国家汽车企业平均研发一般不足2%,零部件企业大概是0.6%,与跨国公司5%的平均水平相比差距很大。国家信息中心在2008年做过一个研究,中国汽车零部件前五百强在2007年的研发投入不及博世一家公司的投入。总的来看,这种粗放的增长方式可能在我们过去一段时期以来汽车产业国际化初级阶段需要适应。但是长不大、做不强的机制,特别是内部因素严重制约国际化发展的情况下,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化要取得持续健康发展的话,必须要加快结构调整、转变方式。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