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兼治 防患未然
驾驶人员素质是影响行车安全的根本因素
“要钱还是要命?”车辆中“文明先行、安全第一”的提示语早已成为某些驾驶员的耳边风。面对一系列交通事故的发生,大客车司机如何承载生命之重?
王强表示:“如今,为了预防道路交通事故,我们已经采取流动测速、定点测速、区间测速等一系列措施,尽可能的要求和保证车辆能够在规定的速度内合理行驶。下一步,还将积极加大对客车企业的监管,一旦发现企业管辖的车辆存在违法违规现象,将对该企业采取措施予以惩戒。”
同时,技术手段的跟进也是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重要办法。比如说,对客运车辆,尤其是对“两客一危”的车辆,安装GPS等技术系统,实现对车辆的实时监控。王强指出:“目前,我国交通运输部门、公安部门、客运厂家和运输企业等也在共同研发道路安全系统,以便有效制约客运车辆的违法违规行为。但是,现实中,有些驾驶员故意损坏或者不使用已有的技术系统,导致技术手段的监控并不到位。因此,下一步,有必要在研发更为科学的技术同时,制定有关技术系统运用的管理规定,从制度上保证技术系统运用的强制性和有效性。”
治标更要治本,驾驶员素质是影响行车安全性的根本因素。因此,预防道路交通事故,最为根本的举措还是从人入手。
据了解,很多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是驾驶员的操作不当,甚至是在某些特殊条件下不知所措。因此,在驾驶员的准入门槛上,要严格按照机动车驾驶人员操作技能训练与考核管理办法的规定培训、考核发证。比如说,建议增加高速驾驶、夜间驾驶、恶劣天气和不同路段的培训和考核,帮助驾驶员熟练掌握各种驾驶技术;建议增加对汽车技术性能与安全行车知识的介绍和考核,使驾驶员能够对车辆的技术状态做到心中有数。
同时,要将驾驶技术的培训与职业素养有机结合,一并纳入考核体系。每位驾驶员都应有强烈的安全意识,培养和形成“我要安全”、“我保安全”的觉悟、习惯及自觉行动;树立良好的法制观念,养成自觉遵章守法的习惯,严格遵守交通法规,以人为本,珍爱生命,安全行车。
此外,还应该进一步规范已取得驾驶资格的驾驶员的行为,严格监管驾驶人员及其车辆,如严格处罚疲劳驾驶、超速行驶等交通违法行为,严格交通违法积分制度,以保证客运车辆的安全。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