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下午,谢华军把车开进朝阳区四元汽配城。
跑了5010公里,他又该给福克斯做保养了。
支起车,拧螺帽,黑色废机油从发动机底部泻出一条油线。汽配城张师傅一把拉过油桶,接住废油,“(油)这么黑,跑长途啦?”
“老张,有油吗?”一个身穿皮裤、皮鞋、两臂戴皮套袖的中年男子走进屋里。
“有”,张师傅头都不抬。中年男子径直将废油桶拎出屋外,倒进面包车的油桶里。
“那一小桶(18升)能卖50(元)”。张师傅的话让谢华军疑惑,这人收废机油干啥?
收废机油的小面包车
收废机油的男子,人称老左,他的装备是一辆面包车:后座全部被拆掉,两个空油桶取而代之,还有个连着长管子的油泵,车内的地板一层黑色油腻。
灌完小桶,老左又把塑料管插进一个大油桶底部,“呜……”油泵启动,大桶里的180公斤废机油,流入车里的两个油桶。
老左从钱包里抽出五六张“红票儿”,塞给还在车底忙活的张师傅。开上京L“小面”,奔向附近另一家汽配厂。
整个过程,老左和张师傅的对话不超过5句。
“老左精着呢。”张师傅说,双方合作多年,他一眼就能瞄出(废机)油的好坏和重量。小桶约18升,重16公斤,约合每公斤3.1元。
张师傅说,大家都是拿钱给油,(老左)运到哪儿,从不多问。
连续探访十几家小型汽配店,一周内,记者结识六七个收废机油的人,大多是河南口音,都开改装的小面包车,对废机油归向何处都闭口不谈,但嘴里常常出现高丽营这个地名。
11月4日,在顺义区高丽营镇寻访,行至牤牛河桥,记者偶然发现了老左那辆京L牌照的小面。小面七转八拐,进了赖马庄村。
昌平区赖马庄村,位于昌平小汤山镇与顺义高丽营镇交界,经老左“引路”,“大场面”出现在眼前。
堆满油桶的大院
牤牛河边一个大院,围墙3米高。刚进院门,上千只各色油桶堆积,高度齐墙。
“你们干嘛的?”一个中年妇女上前,警惕地询问,“跟老左一起来的,要开炼油厂,调油的。”
调油,多是小型炼油厂来黑市买油,如果不说“行话”,无法取得信任。
大院纵深有六七排瓦房,每排瓦房被分隔成近十间屋子。每间屋子前都有近六七十平米的空地,地上的泥土已经被废机油染成黑色。粗略估计,整个大院儿的面积约在2000平方米。
“我家就有油,爸爸今天出去收油还没回来呢。”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指着围墙边的一排大油桶说。
各家各户的空油桶,都统一在空地上围出一个U字形,U字形中间的空地,竖立着的很多大油桶里,装满了黑机油。
“兄弟你哪儿的?以前没见过。第一次来调油?”岳德祥(音)深吸了口烟,紧盯着眼前的陌生人。
“老左介绍的,我们厂子小,刚开的,想调点儿好油。”记者恭敬地递上支黄鹤楼,岳德祥笑了,扔掉了手里的白沙。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