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我的搜狐汽车

注册
车商宝|手机版|APP应用|网站地图|回顾|滚动|收藏首页
首页 - 新闻 - 军事 - 体育 - NBA - 娱乐 - 视频 - 股票 - IT - 汽车 - 房产 - 家居 - 女人 - 母婴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 文化 - BBS - 博客

搜狐视点:汽车品牌大跃进 五年后见分晓

来源:搜狐汽车 作者:王秋凤
2011年12月13日09:28

  与往年不同,2011年底,盘点一年汽车行业时,多了一个不能不盘点的新鲜事——新品牌。从传琪、欧朗启辰首望、开利,再到路特斯观致,有的已见车,有的发布品牌。

  当然,还有在酝酿中的,包括华晨宝马长安福特长安铃木长安PSA等几乎每一个合资企业均在谋划新品牌,可以谓之合资自主品牌,还有可以预期的北汽集团自主品牌等。也许用不了多久,就会看到,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新品牌们如雨后春笋。行业观察人士将此谓之继“新能源大跃进后”,中国市场上又一场“品牌大跃进”。

  透视这些新品牌,背后主要有三大生力军:合资企业、中国大汽车集团、未曾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

  后两者很好理解。中国大汽车集团没有自主品牌无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或者直接点说,上级给了他们那么多资源,其使命就是要借助多方资源做自主品牌。而未曾进入中国的品牌例如路特斯莲花跑车),即使品牌被注册了,中国汽车市场的魅力也足以让它弄个新品牌抢滩中国。

  新品牌最主要的生力军实际上是合资企业。迄今为止,对于合资企业该不该做自主品牌,尤其政府该不该支持,仍然有着非常鲜明的两派观点。

  有人说,合资企业的自主品牌必将会对土生土长的自主品牌产生根本性冲击,是跨国公司想“全歼”中国本土品牌。也有人说,合资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做自主是一条现实的出路,亦是合作过程中,中方能否充分获得外方技术支持的衡量标准。

  眼下,政府似乎已经做出了明确的指示,支持合资企业做自主品牌。一个被称为明确的信号是,合资车企若要上马新项目,要先满足两个条件:做自主品牌和新能源车,于是仍在增长的市场背后,大多数有扩产需求的合资企业们蜂拥而上,即使没有的也要相应号召。

  政府这样的态度很好理解,过去合资企业挂着外方的品牌,拿来外方成熟的车型销售,难言学到真正的技术。而在合资自主上,毕竟是要做一个自主品牌,这就需要合资企业建立一套自主研发的体系与流程,学会自主研发的方法,初步建立自主研发的数据库,关键零部件的开发体系等,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深度的学习过程。而且有了合资自主品牌这个利益共同体,双方投入的精力、财力会更多一些。

  当然,还有一种考量,十二五总体规划中,对于汽车行业提出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方向是,到2015年,自主品牌汽车市场比例将进一步扩大,自主品牌乘用车国内市场份额超过50%,自主品牌轿车国内份额超过40%。2015年,大型汽车企业应具备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的自主产品平台开发能力。合资自主很可能成为其中的贡献者之一。

  简而化之,从政府的态度来看,国家相关部门在中国汽车企业与外资合作过程中,中方能否充分获得外方技术输出支持,将成为合资企业最重要的一个衡量标准。强化对合资自主的要求,是市场换技术的新阶段。即使,那些所谓的合资自主,大多只是拿来淘汰的老旧平台。

  实际上,无论合资自主还是其它,没有“阴谋论”,也不应涉及“国粹论”,既然是企业,逐利的本性就不会改变,无论中方还是外方,很直接的是市场需求。一位跨国公司老总曾很坦诚的说,“如果追究,早期中国自主品牌的份额是跨国公司让出来的,当时市场需求旺盛,跨国公司、合资企业的车价格就算高点也都卖不过来,还做出了品牌。现在市场竞争激烈,我们也能做出自主品牌那样高性价比车型,那块市场又有需求,我们为何不做?”

  这里,我们先不讨论是否是因为中国自主品牌,还没有成长到可以跟个合资公司的没名的新品牌竞争。我们想探讨的是,中国到底需要多少汽车品牌?合资自主品牌又有多少能够存活?

  我们看到的一个典型现象是,全世界的品牌都在减少,只有中国在增加。

  很多参观过德国奥迪博物馆的人都对一面电子墙有印象,墙上密密麻麻地罗列着很多汽车品牌,经济危机过后,仍然亮着灯的只有奔驰宝马奥迪大众等少数品牌,多数品牌的灯早已黯然熄灭。

  研究美国汽车工业历史,从三十年代大萧条开始,数千家汽车品牌开始整合,初步形成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在随后的1975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后,集中度加强,三大品牌抓住机遇将市场份额扩充到了98%。到了现在,克莱斯勒品牌虽尚存,但所属权早已易主,未来如何仍然扑朔。

  今天中国汽车市场就像整合前的德国和七十年代的美国,品牌林立。虽然也有过整合,但直至2011年,中国汽车整车生产数量依然超过100家,按集团算也有近80家。但真正说得上的名牌企业并不多,更缺乏与全球大汽车集团能够抗衡的品牌出现,有的还基本就是那些国际大品牌,以及由此而生的合资企业们。

  仔细研究,那些消失的品牌绝大多数都是在市场的大浪淘沙中逐渐退去,并最终暗淡。也因此,中国需要多少汽车品牌以及合资自主品牌能够存活下多少,最终是看市场的需求。

  通常来说,一款车的生命周期是4-5年。目前,大多合资自主品牌的策略是拿来跨国公司淘汰的老旧平台,简单设计后推向市场。已经推向市场的,我们基本也就能看到这样一款车,后续车型更多停留在口头。也就是说,合资自主品牌有这样4-5年一个检验期,这期间市场反应好,企业自然会继续投入,如果不好,一款车就是终结,反正是个新品牌,不影响企业既有品牌。

  这点也适用到奇瑞刚刚推出的新品牌观致汽车,以及北汽集团购萨博平台做的自主品牌车型上。观致这个全新的公司,更不可能一下子就拿出全系列车型,很大程度上也要看首款对标新速腾卡罗拉的车型能否成功。而北汽虽然购买了萨博两个平台,但首款车也至关重要,毕竟中国市场不可能一直“刚性”下去。

  直接点说,以合资自主为主的这轮“品牌大跃进”5年后是见分晓的时候。

  (版权说明:本文版权归搜狐汽车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杜纪栋)

微博推荐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 您的姓名: 性别:
  • 手机号码:
  • 选择品牌:  
  • 所在省市:  
A6719|B7843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导航

SAA搜狐车会

汽车品牌

实用工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