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全世:下面观众可以提问。
提问:我是来自台湾的陈美玲,我是第一次参加新能源汽车大会。我们一直在探讨新能源汽车。这里都讲政策有没有出来。汽车产业在台湾人眼中是一个失败的产业。在几十年前的时候,现在的东风集团,我们台湾叫玉龙汽车。那个时候台湾政府非常支持它的母亲,汽车之母,但是那个时候台湾太小了,台湾的汽车产业就没有做起来。二十年后,台湾和中国大陆可以有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达到弯路超车。或者在新能源汽车上面我们能不能合作一把,把新能源汽车当做我们下一个合作的方向。电子电机电池,很多电池产业落根在祖国大地,现在传统汽车产业里面缺乏的是发动机的技术,但是我们今天新能源汽车产业拥有的是所有汽车零部件的产业。我们牺牲掉了以前牺牲环境留下来的电子人才。所以我认为我们是可喜可贺的。在这一个阶段里面,下一个阶段一个属于新能源汽车,用电机、电池、其他的传统汽车产业来合作成一个良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话,我相信我们中国人是有机会的。陈教授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带动了我们的激情。我希望大家能够在新能源产业里面,下一次如果有需要邀请台湾的产业,我们会尽量的提供给大家。这一次我带着台湾的台塑。我们是现在唯一中国人有的正极材料的世界专利就在台塑,我们也希望我们未来在正极材料,隔离膜电解E做到最便宜,我们希望所有的电池是一半价。这里就要跟所有的企业来合作。希望你们来带动我们。再一次感谢陈老师和所有的合作伙伴。希望我们在新能源汽车上努力一把。
提问:我是平安证券的侯是霞。我是做新能源产业研究的。现在大家一直在期待着新能源汽车十二五产业规划的发布。但是从一开始的版本到后来流传出来的各方面的建议,大家的路线一直有点摇摆不定。从您专业的角度来看,国家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颁布这个政策?主要的顾虑是什么?国家在考虑这些问题的时候他现在在方向性上有什么变化?因为我听说国家可能会加大对混合动力的扶持。
陈全世:你的依据在哪?
提问:这些都是市场的传闻。在轻混这一块,国家的政策还是相对保守。
陈全世:轻混的成本增加了多少?
提问:节油效率比较低,电池电量也是相对比较小,在整个驱动系统里面,他占的动力提供的比例也是比较低。
陈全世:我认为这个东西已经补贴足够了,按我说这个就不用补贴了,很简单,没有太大的技术含量,可以下一道令,只有技术含量很好的、现在挣不到钱的才可以给补贴。
提问:政策为什么迟迟不出来?国家在顾虑什么?
陈全世:一定要一个政策吗?没有政策就不干活了?我们的政策已经很全了。我们国家的补贴政策和鼓励政策,25个城市的示范政策还不足够吗?其他地方有必要那么大面积的推广吗?好象中国的钱很多,让美国人骗走了,那是让美国人骗走了,你要走,还真是没有办法弄。25个示范城市,普遍的补贴政策是三千块钱。
提问:现在面临一个问题,25城的政策,在2002年底面临着到期了。持续性,现在有一些整车或者零部件的企业已经开始顾虑这个问题了,现在政策鼓励是体现在对于终端购买上价格的补贴。但是对于整个产业的发展,对于技术研发的扶持,对于基础设施方面的支持可能也是很重要的。就像我们09年出的草案,有一个一千亿的规划,分割到产业链的各个部位。大家对这个期待应该是比较大的。
陈全世:技术研发不在这里面,科技部863第一期第二期计划照样发布了。关于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另外一个项目在做。这个补贴并没有停。你光盯着国家财政部的补贴,央企的企业投了多少钱进去了?国电、长安投的钱都是国家的钱,他是国企。我们很多企业老看国家政策,说你怎么不定标准,我说你在干什么?国外企业自己在定标准。国家有政策很好,国家把标准定出来很好。但是没有这个我们还要往前走。不要躺在这个上面。丰田公司二十年前开发混合动力,谁也没有给他补贴。我们企业现在还不具备这个能力。我们要向大国发展,汽车要变成强国,我们要自主开发。哪个企业认真的去做研发、做核心技术了?少。汽车卖的不好的时候,我找你干什么?汽车卖不出去的时候,项目多了。汽车越热,我们的项目越少。汽车越卖不出去,我们的项目越多。他觉得要改进,不改进卖不出去。我是有亲身体会的。汽车卖的越好的时候,越要研发,这个时候你有钱,银行贷款越容易给你。银行一看你全部卖不出去,贷款没门,他不给你。因此,我们企业现在缺乏这个。包括我们的汽车,现在起码有三年时间现在走得很快。今年2.5%,明年估计5%就差不多了,后年我估计也不会超过10%。如果国家不给政策,是不是新能源汽车就不干了?何况我觉得现在的政策还是比较好的。从来新能源汽车不能遍地开花,不具备那个条件,美国日本也没有遍地开花。企业应该踏踏实实的做,尤其是25个示范城市,国家给你的政策已经足够了。欧盟一方面,胡萝卜加大棒,你给我降,降不下去就罚款,十亿的罚款。甜头是比较小的,棒子是比较硬的。
因此我们应该改变一个思路,也可能人家说你是搞研发的,不是搞企业的,要体会到企业的难处。但是企业要转变思维。不要老躺在政策上。我们由于一些虚无缥渺的安排,把新能源汽车鼓励以后,就是揠苗助长。就像高铁一样。一个事故出来以后,就说我们现在发展的太快了。二十条公路同时建,同时运行。出了问题以后全部趴在那儿了。这就是走的太快了必然引起的。大连到沈阳的,广州到深圳的,南京到上海的。现在高速公路很多,那是一条一条的建的。
提问:我是山东中荣电池汽车有限公司。我们从06年开始做纯电动低速车,前几年非常艰难,几次想关门。到了10年和11年进入了一个比较快的发展阶段。陈总说,山东省汽车工业协会提到山东省11年低速电动汽车销量有10万辆。但是据我们自己推算,应该在5万辆左右。代表的企业是时风。我们企业一年两千多辆。我们刚才听到很多大的新能源汽车企业过了这一年,日子不太好过了。但是低速电动车企业,尤其在山东是高歌猛进。铅酸电池也在发展,污染在生产电池和使用的过程中都不污染,是我们国家的管理没有跟上。国家政策过来一帮子把我们打死了。请问陈教授这个可能性有多大?
陈全世:你的企业有多少人?有多少资产?有多少研发人员?有多少售后服务人员?
提问:70多个人。
陈全世:你具不具备生产汽车的资质?
提问:没有。
陈全世:不是国家的资质,你能支持做汽车企业的产供销?对于低速电动车,有人把我列了反对派。有人说你在网上PK,我说我和谁PK?他说你是反对低速电动车的。我说我反对干吗?我只是自己不干这行。我从八五开始干电动汽车,八五、九五、我们当然是国家队了。我们现在搞什么?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人家说你怎么干这事?凡是没有产业化前景的,可能就是我干的。有产业化前景的就是你们企业去干的。我带的博士生都和企业干的一样,还能毕业吗?你创新在哪?因此要干一些前沿性的、不大靠谱的事。但是我也不是完全干不靠谱的。例如电动汽车标准18384,那是我主笔写的。写标准的绝对不是学生,是导师,一定要导师亲力亲为。我并不反对企业去做。电动汽车我搞了一辈子,非常正规,产供销、严格的质量检查。国家对汽车要限制,他在马路上走,我们把汽车叫钢铁老虎,会吃人的。对汽车严格的控制,7258,那是法规,对汽车来说就是法规,你不遵守它,你就别上路。低速电动车,企业如果觉得自己是可做的,有一定的实力,地方政府又允许,那你可以做。国外对电动汽车并没有那么严格,主要是企业负责,出了问题赔得起。你要是赔不起那就麻烦。我们国家有一个空调的公司叫奥蒂斯,买了一个汽车厂,做了一年,生产了300辆车,宣布我这个企业破产,退出汽车。卖出去的汽车没有人修了。最后跑到辽宁市政府。于是我觉得搞汽车要慎重。对于低速电动车的观点,我觉得从国家863项目来说,当然不能支持这个了,它的技术含量比较低,就是一个产业化,是一个挣钱的事情。人人都去吃饭,国家支持饭馆吗?国家不是让它关门。国家支持的是高水平的和世界上竞技的东西。要提升我们国家整个的水平。这是我的观点。
低速电动车标准不会定,我可以给你帮忙,别的不行,我定标准还是职业的。1495、1496,那是我大学毕业以后定的第一个标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