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我是来自杭州。我们国家的电动汽车核心技术在哪里?我做汽车服务和汽车销售的。
陈全世:如果有人说这个技术和我们国家的电动汽车的技术和国际是接轨的。我是同意的。你要说我们国家和国外电动汽车技术差得很远,我也同意。我们国家实验室的技术和国外差不了太多。研究的水平、发布的文章、我们做的实验。但是我们产业化技术差很远。例如举一个例子,你生产电池,你的隔膜、材料都不行。原材料不一致,我们买一个插头可能是伪劣的。不然接触不上。我在八五出一个大笑话。我们申请211工程,我们学校当着14个大学的校长开会。说陈全世你把电动车开来显摆一下。我开过去,停下来,让领导上车,我踩油门车怎么都不走。实际上是插头出问题。我一刹车,它哪个地方松了。就是我们的插头不合格。我气的回去一剪子全剪了。一个一个的接上去。插头有问题,丢了个大人。如果是乘客怎么办?他没有办法修。仍在野外不得出人命啊?这个问题我们一定要产业化,看来我们的基础工业还是有很大问题的。无论是电机、电池、电控。电机、电池,我们从发表的文章去看,研究水平可能不比国外差多远。我也经常参加国际性的研讨会。但是一到产业上,我们又完蛋了,不行。因此我觉得我们下一步很大的工夫要研究产业化的技术。提升我们国家制造业的水平。另一方面。我们的研究和产业化是脱节的。国外丰田公司的研究院直接和丰田公司合在一起的。企业的研究院往往比较弱,研究的全是工艺的问题。
廖越峰:刚才陈教授讲的非常到位,总的来讲,我们国家现在是汽车大国,但是离汽车强国的距离还是相当的惊人。我们经常讲,行业是患了心脏病、神经病,说的是传统汽车。心脏病是发动机技术还是空心化。在汽车电子,就是神经病了,这些方面非常的薄弱。但是我们学校、研究机构都说能做,但是你就做不成一个产品。将来也会成为制约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从长远来看也是一个很常见的问题。所以经常我们讲的弯道超车,这是一个思想误区。刚才陈总在上面讲,弯道超车怎么理解,的确要看到我们面临的机会和优势,把这个发挥出来。我最近在一些场合也在发表一个谬论,我们还是从历史来看,抗日战争是靠打持续战、运动战、游击战打赢的。如果说弯道超车做这样的理解是可以的。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现象,在这个过程中要善于在运动中捕捉战机。要想办法,我们才能赶超世界先进的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讲,新能源汽车是不是有弯道超车的可能性。这个是存在的,但是的确学习我们踏踏实实的持之以恒的坚持不懈的做努力。
提问:我是山东沂星汽车有限公司的。现在我们开拓市场遇到一个问题,遇到充电式和换电式的两种模式。一个省份的充换电模式都不一样。如果是换电,他的换电框,一个省一个地区都是两种模式。充电的插口也是不一样。新能源汽车将来发展方向是充电为主还是换电为主?
陈全世:这是一个具体技术的问题。对于大客车来说,我倒是不反对换电的,大客车的可设计性比较强,而且大客车集中使用,大客车不是你家用,我家用,是一个公交公司。他这是很容易做成换电模式的。但是可以试,现在也在试。至于充电模式,目前还是一个主流。目前我们的电池、我们的标准还没有做到这个程度。充电,我过去一直给学生讲。我过去学过一门课,互换性标准,标准不完善的情况下,这是没有办法换的。如果是一个公司,北京公交奥运会期间,上海世博会去换,我觉得无可厚非。但是作为一个整体来说,尤其是乘用车,要换,模式比较大。开发一个乘用车的模式和底盘需要一年到两年,还要试,它的换电比较麻烦。大客车倒是可以做成这样的。而且你们可以做成两种模式。这个问题不是很大。过去的大客车都是定制的,没有一家大客车做出来再去卖,卖不出去的。我去过你们公司,但是当时没有说话。但是我当时也说,你们公司要多种经营,不要一种车。武汉就不要低地板的,我为这个事,我863项目去检查,去看。那年武汉8月份,一下雨以后30厘米,低地板30多厘米,他说水都跑到我的车里面去了。30里面的水一走起来,就50厘米了。人在里面也被淹掉了。要根据各地的情况,不要一种模式去做。
现在的新能源汽车还没有完全被普及的条件下,可能订货是抽风式的,我要十辆车,一个月给我干完了,可能另外三个月就没事干了。可以做一些传统的车作为辅助。这样的话,企业就运营起来了。
回答你的问题,大客车,换电和充电都应该去做。他要什么你就做什么。根据你的能力。换电反而好做,换电电池就小了、少了。你把空间做大一点。充电,塞的密密麻麻的,拆卸不方便。要是换电,现在是500安时,给他搞300安时就完了,空间都有了,换电的机构也都可以设计,这很容易做的事情。
提问:我来自杭州高特电子设备有限公司。电动汽车行业是一个多行业、多技术、多环节的负责复杂的体系。他不仅仅涉及到技术,还涉及到社会的服务体系。不是靠一个企业或者几家企业能够干成。刚才谈到了过了规划,国家的政策。陈老师刚才也说到,国家政策长久的补贴在WTO下面是不允许的。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我有一个想法,能不能组成一个相对比较紧密的产业联盟,我原来参加过一个IBS的产业联盟,加入到这个产业联盟的企业技术共享、信息共享、对一些关键的技术大家可以共同来攻关。两弹一星原来是国家行为,现在靠一个企业做不出来。弯道超车一定是有一个积累的,有一个过程。是不是从体制上去考虑这个问题?可不可以组成一个紧密配合的产业联盟?这个产业联盟可以起到一个作用,就是大家可以联合攻关,联合享受知识产权。同时可以保护民族知识产权的健康迅速发展。
陈全世:2009年年初的时候,我在一次比较大型的高层的研讨会上讲了日本的电动车产业联盟,组织了几十个企业,丰田、本田、日产、松下、日立、日本汽车研究所、环保研究院。先定标准,大家按照这个标准去做,然后分工在里面做。这个出来以后,某某领导人说了一句话,到处都是产业联盟。北京成立一个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是福田牵头的,北汽都不让进。我说像联邦,不,邦联不像,最后说是串联会。各人讲,讲完了就走了。我还被封为北京汽车产业联盟的首席科学家,每个月组织一个会。说完了以后你回家什么事都没有了。最多给你发一个纪要。目前广州成立两个产业联盟,第一,是一帮大学成立的。后来广汽成立一个产业联盟,还是省部联合,以广汽为主导的,最后变成广汽自己唱独角戏了。产业联盟关键要有核心,要利益共享。目前在国内做不到。
提问:我原来参加过AVS的标准产业联盟。他有一个先决条件,所有产业链的企业要参与,所有参与这个联盟的企业的知识产权,包括他的专利必须共享。先进视频标准。原来我们国家生产一台DVD要向MPAK4交2.5美金的专利费。我们国家为什么这么散?就是因为没有形成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联盟,或者组织。我们的标准,我们国家为什么不来组织起草标准?为什么没有规划?为什么没有政策?其实国家给政策了。我们的企业怎么办?在国外很多标准是企业起草的。产业联盟也是由企业来组成的。MPAK4是由16家企业构成,这16家企业构成了一个标准,向所有要用到这个标准的收费。
陈全世:在汽车行业大概不可能。
提问:如果不可能,就带来我们国家所有的汽车产业,德国的BMW和奔驰。它的采购体系都是共享的。他在某种程度上没有竞争。他是共享的。共享产生的效益。他甚至有发言权来压供货商。我们国家所有的企业各自干各自的,形成了低水平的重复竞争。这是非常可怕的。我的想法,电动汽车产业刚刚开始起来,刚刚开始起来的时候,是不是我们可以想的更远一点,站得更高一些。组织这样一个产业联盟,使得我们电动汽车这个产业从一开始的时候就能够抱成一团,抱团取暖。尤其在现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中。怎么样去超越别人,我们每一家企业去克服某一项技术是非常辛苦的事情。能不能团结在一起。我们现在要寄希望于政府拿出两弹一星的做法,集全国的力量来干一件事情,现在已经不可能了。
陈全世:有两个比较实的联盟,一个是十个顶尖的汽车企业合起来的,他们的联盟是比较实实在在的。另外一个,央企联盟,原来是16个,现在增加到20个。由国资委出面的,他们给钱的。
提问:能不能把汽车、能不能把运营商,南方电网、国家电网、中石油、中石化都整合进来。交费是一个,他是从知识产权中去享受。没有加入这个联盟的,要符合这个标准做,对不起,交费。这样能从根本上解决现在企业小而散,没有发挥团队力量的状况。
方建华:对于联盟,我谈谈我的看法。联盟一种是横向的联盟,一种是纵向的联盟。横向的联盟是电池、电池企业之间的联盟。因为涉及到利益的问题,很难达成联盟。但是纵向的联盟,比如说整车企业和电池厂、电机厂、电控厂。包括电池厂、隔膜厂、电解液厂这种产业链的联盟也是可行的,也是必须的。整车厂对电池厂,现在电动车还是处在一种初始阶段。有什么样的电池装在电动车上去。而整车厂并没有对电池提出什么样的要求。真正如果电动汽车要产业化的话。整车厂必须要对电池提出要求,电池厂要根据整车厂的技术要求设计我的电池。我的电池厂家要求根据电池的性能对电解液厂提出要求。我们对电解液提出要求,你的高温性能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增加什么样的添加剂,这是不是你理解意义上的,我们这是一种联盟。这样,我们的知识产权共享。
提问:可能确实很难实现,但是如果联盟能够把大家的利益捆绑在一起的时候,就能够实现。这个联邦建立一种机制,这个机制迫使这个行业的厂家必须要建立。要建立这个体制的时候,这个联盟就成功了。
方建华:我认为你的想法过于理想。
提问:我是来自华创证券的汽车研究员。请教四位专家一个问题,一个是关于混合动力的开发,今年前11个月,日本的混合动力车已经卖到40多万台了,占到汽车销量的10%。但是之前普瑞斯在我们国家卖到两千多辆就卖不动了。电池的寿命,有效充换电的次数还不能支持一个汽车寿命内不更换。这对消费者未来是一个成本。这一块未来发展有多快?能不能在近几年有一个根本性的解决?
方建华:关于电池的问题 。江淮的这一款腾越车,我们在定远一个国家的实验场,我们有五辆车已经跑了八万多公里。电池衰减不到10%。还有五辆车在合肥实际工况下跑的,已经跑了五万多公里,电池的衰减也不到10%。585辆全部在私人手里面跑了一年多,平均跑了一万五千多公里,电池的性能都很好。对于电池寿命的问题。磷酸铁锂。单体电池两千多、三千多都能做到。成组以后,电池做到1500甚至两千个循环没有问题。但是我们现在在轿车这边有一个BMS管理。保护它不进行过充过放的话,目前五年十万公里是没有问题的。
廖越峰:为什么丰田的普瑞斯在中国卖不动。有一些很明显的原因,他不想卖。因为卖的太多,他的服务设施都跟不上。他那个价钱在中国卖将近30万。在美国,这个车卖2.5万美元。联邦政府还给他补贴3750美元。这样一下来,他就跟同类的车差不多。多出两千美元,他完全可以在几年之内通过省油就能够省回来了。酷克一算这笔帐,划算。在中国卖的是天价。他有意不卖是正常现象。非常有意思的是,丰田已经定了在中国卖的雷克萨斯的200CH。那个车定价也是28万。那个车要是卖起来我估计要卖爆了。混合动力,这个车要想有很大的市场,一定成本上是要下来的。丰田通过过去那么多年的投入,把量采取全球性的几乎是垄断的营销策略,才积累到这么一个量。在这个量上他可能是不亏钱的。但是任何一个其他的主机厂,包括本田在内,要想占据这样一个地位都是非常困难的。这就是为什么日产现在走新能源要走纯电动这条路,因为混合动力他已经走不下去了。我们要问国内很多主机厂,我们有没有日产的实力和财力。这个技术路线,有很多因素决定的。有很多不完全是技术的因素,也不完全是理性的因素在那里。
陈全世:我们今天基本上就到这里,最后每一位嘉宾一句话总结立场。
陈恒龙:尊重国情、尊重技术、尊重市场,走中国自己的电动汽车发展之路。
廖越峰: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路是人走出来的。
方建华:我们现在电动汽车这个行业,如果说热的话,只能说是投机热、投资热、产业冷。所以我们大家要加油。
陈全世:最后我说一句话,机会是给准备好的人准备的。如果你不好好做,机会永远不会落在你的头上。希望搞科研的、搞生产的、搞营销的,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谢谢大家!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