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OS 为客运行业提升管理水平立首功
继苏州金龙去年推出G-BOS智慧运营系统后,今年,有多家客车企业公布了类似的车联网技术。今年5月召开的北京国际道路运输、城市公交车辆及零部件展览会成为这些系统集中亮相的舞台。令人振奋的是,交通运输部借助苏州金龙G-BOS系统,在全国客运行业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全国道路客运‘海格智慧’科技助力行动”,全面推广车辆智能管理系统。客运业这一大规模推广活动反过来刺激了客车业,目前已经或准备推出智慧运营相关技术的企业包括苏州金龙、宇通、中通、中国重汽豪沃客车、安凯、上海申龙等企业。
仅在一年前,我国多数道路客运企业还在推广GPS卫星定位系统,不了解智慧运营、智能运营的概念,更不知道G-BOS是什么,有什么功能,有多强大。现在,苏州金龙10米以上客车全部标配G-BOS,已经有1万多辆车安装了G-BOS。大金龙则在公路客车上全线标配自主开发的车载智能电脑系统KL-988(前置车型除外)。客车业老大宇通强力发布的“安捷通”系统,更对车载电脑市场产生了冲击。
为什么以G-BOS为代表的车联网技术受到这么多客车企业和用户的青睐?主要是因为我国道路客运行业管理方式一直比较粗放,行业能耗、排放、安全问题一直受到批评。应运而生的车联网技术,为解决客运行业这些棘手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平台。G-BOS可以实现对车辆的实时安全管理、精准的油耗监控、快速响应的故障警示、智能化的维修管理、最佳的行车线路匹配等功能。其中,油耗管理和安全管理功能被很多客运公司当做提高运营收益、降低车辆事故的有力武器。
宇通的“安捷通”主要由车载终端设备、无线传播媒介、服务器平台三大部分组成。车载终端设备包含多功能行车记录仪和司机助手两部分,前者是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能识别车辆信号并通过无线设备传输到服务器平台。后者是人车交流平台,集安全提示、故障诊断、维保管理、娱乐视听、视频监控等十大功能于一体。无线传播媒介是车辆与车辆之间、车辆与服务器平台沟通交流的纽带。服务器平台可以收集记录车辆发送的信息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帮助运输企业实现高效运营。
中通客车推出的智能管理系统,可以通过车载终端实时采集车辆运行参数和定位信息,通过GPRS/CDMA及Internet网络与数据中心进行双向数据交换。数据中心提供数据读取、处理、分析、储存及其他服务。用户可以通过因特网以Web网页方式访问数据中心数据并进行各种操作,为客户科学制定运营方案提供数据支持。
客车企业提供的这些客运智能管理系统,大大优于功能单一的GPS卫星定位系统,受到客运企业热烈欢迎。在这些系统的信息传输和监控下,客运公司管理员足不出户就能对车辆的各种动态信息了如指掌。目前,交通运输部主办的“全国道路客运‘海格智慧’科技助力行动”收到了良好效果,客运企业使用G-BOS已经成为自觉行动。中国道路运输协会一位负责人感慨地说:“从业这么多年,我从没见过客车企业会这么无条件地接受一项新技术产品。”
点评:车联网不应该是供媒体炒作的一个新概念,更不应该成为赚人眼球的噱头,客车企业推出的智能运营管理系统诠释了车联网的本质特征,成为成功的新技术推广案例。但是在这样一股大潮中,难免出现泥沙俱下、鱼目混珠的问题。国家应该及时完善相关标准,鼓励那些从用户需求出发、为行业发展着想的企业大展拳脚,推出更好、更适合大规模推广的产品,进一步推动客车行业的转型和发展。
新能源客车发展趋于理性
与2009年和2010年新能源客车推广的高歌猛进相比,今年客车企业在新能源客车推广方面做得多了,说得少了。
中国新能源客车正从热捧转向冷静,几乎无人再提“弯道超车”。 政府主管部门、业内专家、企业开始探讨中国新能源汽车困局的成因。有人炮轰相关政策久未出台,有人质疑以电动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有人忧虑中国陷入了新能源汽车技术陷阱,有人担心中国新能源汽车仍无法与跨国车企抗衡。
科技部、财政部等部委已达成共识,对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推广战略进行调整,即从过去重视试点城市数量快速增长,转为重视对既有试点城市试验过程进行精细化管理。迄今示范推广工作仅两年多,四部委连续下发了三个通知,批准了3批共25个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步伐迈得似乎是有点快了。
杭州纯电动轿车自燃事件,上海纯电动公交客车自燃事件,让客车企业、研究机构等开始深入思考如何解决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技术和安全问题。
与私人用车领域推广新能源汽车举步维艰相比,新能源客车在公共交通领域的发展形势较好,对新能源客车的销售有一定推动作用。不过一些地区仍然因为资金紧张、配套设施不足等问题,在推广新能源客车方面发展较慢。前两年投入示范运行的新能源客车,也进入深度优化和匹配阶段,相关零部件企业开始在提高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零部件性能上下功夫。总体来说,投入市场的新能源车(包括乘用车和商用车)数量增长速度已经大大降低。
点评:这是一次恰到好处的降温,也是一次软着陆式的降温,时间和技术的节点赶得恰到好处。大上新能源汽车这股热潮理智地降了温,没有造成国家宝贵资源的过度浪费。对于以组装为主要特点的我国客车行业来说,必须有相关零部件企业突破新能源客车关键技术的保障,整车技术才能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当然,作为整车企业来说,要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做为一个方向,求实、积极地做准备。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