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外媒报道,中国汽车在南美市场正以价格优势“挑战”通用汽车。这条消息有些夸张——中国汽车海外扩张尚处于起步阶段,且力量相对分散,还不到与跨国汽车公司放手一搏的程度,但进步是显而易见的。这就好比拳击比赛,作为轻量级选手的中国汽车不时打出几记漂亮的“左勾拳”。
继2011年中国汽车整车出口量突破80万辆之后,今年这一数字有望跨越百万辆。这让欧美汽车巨头有些按捺不住,纷纷将目光锁定走出国门的中国汽车。
海外市场布局加速
尽管中国是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但对于自主汽车来说,国内竞争的压力让它们有些喘不上气来。随着合资品牌的价格不断下压,自主汽车的市场份额持续下滑。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显示,今年1月份,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占整个乘用车销量的份额为42.05%,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96个百分点。
为应对这一严峻形势,越来越多的自主车企将目光转向海外,通过直接出口或者在当地CKD组装的方式拓展市场。据统计,1月份汽车出口5.63万辆,同比增长8.32%。
今年2月21日,长城汽车保加利亚工厂正式开业,组装从中国运来的散件,供应保加利亚国内市场,预计未来可以出口到其他东欧国家。
2月23日,吉利汽车与埃及GB Auto公司签署了CKD供货组装合作协议以及埃及总经销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埃及CKD组装吉利产品,首款车型为帝豪EC7,初期设计年产能为3万辆,预计将于2012年7月份在GB Auto开罗工厂下线。
由于埃及本国汽车工业薄弱,政府对外来的投资比较重视,一般会给予比较优惠的政策,奇瑞汽车是最先布局埃及市场的国内车企。截至目前,奇瑞已经在埃及成功投放A5、东方之子、瑞虎、A1、A3五个车型9款产品。
奇瑞在埃及是中产阶层的首选品牌之一。通用克鲁兹在埃及的售价折合人民币为13万元,奇瑞A5的价格为11万元。在这些海外新兴市场上,中国自主汽车与欧美巨头的差距日益缩小。
中国品牌或遭“围剿”
经过几年的精耕细作,除了埃及、俄罗斯之外,南美也成为中国汽车的重要市场。巴西和智利对中国汽车的认知度非常高,一汽、东风、陕汽、福田、长安、奇瑞等十多家自主车企的产品在这里都有销售。这足以引起跨国汽车巨头的重视。
众所周知,早在去年8月,菲亚特-克莱斯勒集团CEO马尔乔内就抛出“中国汽车威胁论”,认为中国车企将与西方竞争,中国汽车出口已然威胁到菲亚特在巴西的地位。很快,巴西政府采取提高整车关税政策,把工业产品税平均税率提高30%,达到37%~55%。在南美市场上,中国自主品牌与跨国巨头硬碰硬的较量似已不可避免。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饶达表示,“中国汽车威胁论”将造成世界对我国自主品牌的围剿,例如,通用宁让萨博破产,也不同意中国企业收购萨博,其战略意图就是阻止自主品牌汽车走向世界。
不仅如此,欧盟即将讨论除针对航空运输征收碳税之外,酝酿再征航海碳排放税,树立新贸易壁垒。此举将对中国出口到欧盟商品产生巨大影响,对跃跃欲试的中国自主品牌出口欧洲发达国家,无疑是一个巨大障碍。
在逆境中成长对于自主品牌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当今的跨国汽车巨头都有数十甚至上百年的历史。对于年轻的中国自主品牌,正如托尔斯泰在《苦难的历程》所说,“在清水里泡三次,在血水里浴三次,在碱水里煮三次”,经历了与强者的交手,它们才能成长。
自主车企必须抱团出海
有人说:“一个中国人是条龙,三个中国人是条虫。”当中国自主汽车集中涌向一个国家或地区时,将面临以往家电等行业走出去的老问题,就是把国际竞争演变成国内竞争,大打价格战,相互内耗 “窝里斗”。
在巴西的中国客车大战中,一个奇怪的现象是,一个订单如果被老外夺走了,那没什么,但如果被国内的竞争伙伴夺走了,就非常不乐意。为了拿单子,中国车企内部大打价格战,牺牲质量和利润,到最后谁也卖不好,而且会砸了中国汽车的牌子。 因此,中国车企在走出去时应该多向日本汽车学习,抱团出海才能有更大的竞争力。
丰田、日产、本田在其海外市场通常都是共同进退,在中国市场,丰田与本田都是广汽的合资方,日产和本田也是东风的合作伙伴,当日本两家企业高管出席一个会议时,不是相互回避而是交流经验。
丰田汽车服部悦雄顾问曾对记者表示,丰田与日产是竞争对手,但是丰田从日产身上看到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日本车企之间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我们很难见到两个日本车企在价格战中争得你死我活。因此,对于在国内习惯了价格战的企业来说,这一老问题很有可能演变成新问题,摆在众多自主品牌面前。
一方面,这需要国内车企尽快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另一方面,政府或相关行业协会要制定相应的法规和制度,建立协调机制,引导自主品牌在海外发展。
时至2012年,自主汽车扬帆海外是一个热门话题。中国汽车大批量走出国门,是国内自主车企实力提升的佐证,但能否走得更远、更扎实,还需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