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汽车政策 土地政策
印度土地所有制分3种情况,一是土地私人所有制;二是国家土地所有制;三是游特瓦里制(Ryotwari)。
印度《宪法》第31条规定,如国家法律规定取得的不动产中包含个人所有且由个人耕种的土地,国家不得征用现行法律所规定的有关土地限额以内的土地,以及这些土地上的或者附属于这些土地的房屋和建筑,除非该法律同时规定以不低于市价的价格进行赔偿。
印度《土地法》规定,任何人在本无主的土地上居住满10年,即可获得土地所有权。这让印度“贫民窟”成为固若金汤的钉子户群。即使在地价贵如金的大城市,无论房子多么简陋,任何人都不能随意侵犯。贫民对房子拥有真正的产权。正因如此,印度很多大城市房价虽高,但其中大部分利润是用于拆迁补偿,使得房地产成不了暴力产业。
制定于1894年的英殖民时期的《土地郑永法》,明确了土地拆迁细则,操作性较强。该法规定,土地征收赔偿金由市值、30%市值。土地征收造成的损失、搬迁费、利息等5部分组成,最大限度保护被征收者的利益。
根据印度有关政策,在因地注册的外国公司子公司、分公司等可以购置不动产,包括土地和房产,但来自中国、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等8国的公司,购买不动产时必须获得印度储备银行的预先许可。此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在印度购买土地或房产往往手续复杂,周期漫长且成本难以控制,因此,已在印度经营的中资公司多选择租赁房屋、土地的形式开展经营。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