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汽车 改装频道】80年代,我们在干什么,作为80后的人们可能还正在读书,而这时候正是我国汽车产业萌芽阶段。作为已经发展几十年的海外汽车市场,汽车文化正在飞速发展,而我们几乎还是一片空白,那时候我们的文化相差多少?
八十年代,中国的汽车还没有走入千家万户,有辆车绝对是让人羡慕的奢侈生活。而这时候更不用说玩车、赛车、改车,就是拥有都成了遥不可及的梦想。
中国首款家轿(万元户代表):菲亚特126P
我国从八十年代开始,以易货贸易方式从波兰进口,八十年代末停止进口。它是最早进入中国百姓家庭和出租车市场的轿车车型,最早售价九千多元为众多车迷和家庭青睐,但碍于当时中国极少数“万元户”的现实,从而成为中国车界的一段历史。
菲亚特126P本是意大利的品牌,后波兰买到了此车的生产许可证大量生产。上世纪80年代我国和波兰易货贸易,为了冲抵一批机械设备的欠款,买来了一大批的这种小菲亚特,当时售价是10000多元一辆,吸引了一批当时先富起来的人实现了私家车的梦想。
菲亚特非常另类:气冷后置发动机、两门、外壳大量采用塑料部件……连发动的方式也很奇特——不是直接拧钥匙发动,而是拧钥匙通电以后,拉正副驾驶之间的一个手柄发动。
满街跑的出租车:面的
面的是微型面包的士车的简称,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应着"以低档车辆、廉价车费满足市民需求"的口号出现的最早期的出租车。曾经仅北京一地就拥有面的十万辆以上,在给市民提供着巨大的便利的同时,也给城市制造着严重的尾气污染。面的的土黄色的消隐,湛蓝的天空开始有了归期。作为北京市治理大气污染紧急措施中的一项,1998年12月23日,北京数千辆"面的"在首钢被请进了化铁炉。
桑塔纳最早要追溯至1973年。当时的西德大众公司第一代帕萨特(Passat B1)生产之后,在中国由大众公司授权上海汽车组装(1982-1984),实际上直到上海汽车被大众公司收购一年之后(1985年)才建成第一条生产线,由于决策问题我们失去了上海汽车这个品牌,被大众公司的上海大众取而代之。
八十年代,桑塔纳绝对还是奢侈品,只有有钱人或者当官得人才能坐得起桑塔纳。一般人真是遥不可及,而现在它已经是廉价的百姓车。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