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频道 > 专题 > 2011中国车市趋势研讨会 |
【编者按】中国汽车产业在一片争论中驶进了2011年,面对北京治理交通拥堵限购政策的出台,中国汽车市场将以怎样的姿态完成2011年旅程?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对中国车市又会有怎样的影响呢?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为理出思维头绪,辨明前行方向,搜狐汽车联合中国市场学会于1月21日举办了2011中国车市趋势研讨会。以下是中国市场学会副会长、汽车营销专家委员会主任周勇江的现场发言实录。搜狐汽车将在春节前陆续与大家分享这些专家和委员们的观点。
中国市场学会副会长、汽车营销专家委员会主任周勇江 |
我觉得我挺赞成刚才小广老师和赵老师的发言,包括专家徐主任的发言都非常好。我对车市是这么看的:
第一, 中国肯定具备长期增长的基数和条件,一直到2020年都在这个区间。但是我们过去十年里的高速增长确实带有中国特殊的情况。一个情况是我们国家对市场的刺激政策是很有效的,有一些政策是很起作用的,而这种政策不是我们经济学专家能够预见到的。这是我的一个感觉。
第二, 打个比方,刚才大家讨论过2009年,09年是全球的金融危机,08年下半年反映出来的效果让国内大家门对09年的销售预测并不乐观。那个时候我们也在这个房间里,一般都是负增长,乐观一点的也不过零到5%,预测超过5%的是熊伟,熊先生比较胆大一点。猜得挺准的,他说的确实兑现了。
第三, 我有一个自己的逻辑关系,首先大趋势是增长的。第二,我为什么说10%到15%这个区间?是基于去年的结果。因为我们讨论车的时候是把乘用车和商用车放在一起讨论。去年我们是在1186万辆的基础上,我认为明年乘用车会在1300多万辆,增幅在15%到16%这个区间。我认为最终的结果应该是1330或者1320。商用车应该在650万左右。交叉型的是三百万,中重卡车是130万,轻型车165万左右。客车在45万左右。轻型车、微型车、中卡车已经说过了,整个加在一起是600多万辆,按照10%来算,徐长明他们那一块有一个预测,GDP增长我们明年的预测是9.5或者是9,商用车这一块应该也是在9%或者10%。如果在9%和10%,我觉得应该在715万辆或者720万辆的水平,这两个叠加在一起,明年应该在2000多万辆。总的来说是13%,分开来看乘用车是高的,15%左右。
中国人购车和收入是有关的。所以我们的收入如果和现在一些发达的国家相比,我觉得人家是一个人在负担一个家庭,而我们是靠家庭成员总体收入来养活一个家庭。就个人来说,我们的收入是低的,消费是高的。在国外则正好相反。我们现在是举全家之力在买房。现在买房子的人这么多,多数是用于投资。我们有很多收入是很难判断的。我们现在的富有人群越来越多,统计局调查出来的收入都是基本的工资收入,而绝非理财和灰色收入。这样很难判断消费能力,中国消费能力其实是很强的,特别是在二八定理当中的少数人的消费能力更强。这可能是驱动我们跟风消费的一个主体。
还有一些因素的改变,比如说限牌。这影响到汽车的自然发展和自然需求。因为这个城市的整体结构在发展中,在需求的发展和城市使用条件的建设发展不同步的时候,可能就会出现抑制增长的政策出台。从上海的拍卖牌照到北京的摇号。北京每年是24万个牌照,每年增长的绝对值是一样的,但是增长的幅度在减少,因为你的基数在增大。这个结果会导致结构性的消费变化。现在,我们的北京的结构性消费趋势调整从08、09年就开始显现出来了。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长,也随着汽车更新报废制度的完善。同时,也随着我们对环保车辆标准的提高,欧3、欧4,甚至北京会提更高的标准,因为这个城市需要对环保采取治理的更高强度。很多黄标车、很多老的车就要转移到其他的城市,这样就会加速它的更新报废。上海、深圳、广州、成都,还有一些发达的二三级城市,现在新车的需求主要是面向换车需求。两种不同的市场结构在一同促进汽车产业的发展。一种结构是汽车进入家庭比较早、比较成熟的城市。在交通停车和使用的条件受到建设投资滞后限制的情况下,他们的增长完全是靠替换来实现。总体来说,我觉得北京市政策出台以后,我们有很多专业人士也在一块集中讨论。我认为总量不会比2010年少,原因,有60%到70%的新车在2011年体现出来的是不需要牌照的,因为他已经有牌照了。24万辆完全是新车。
再来讲低端车,特别是自主品牌的车将很难进入到这样一个成熟市场,他就会退出这样一个市场。而低端车所建立起来的本来是合理的渠道,他的盈利点就会由新车的利润转移到以维修、其他服务为主体的利润。甚至有的就会经营其他的业务。夏利本来有六七家在北京的店,去年经营得很好,但是今年年初以来,新车销售就受到影响。有一大部分的渠道会发生转型、变化。国家的政策也会对自主品牌产生影响。这个影响是我们整个的产品细分结构增长发生变化。现在看来,我们去年A00级的车也只有60万。A0级的车已经接近200万了,A级车已经接近460万,B级车到了210万。这些都是主体。奥迪A6级别、奔驰E级车、宝马5系车已经接近40万。再高一点级别的S级的、A8级别的今年可能会达到12万。SUV车增长得最快,我相信2011年会达到200万,整个的增幅都偏向于高端,偏向于个性化很强的车。说明我们现在消费结构已经发生变化了。
如果说发改委、工信部,包括我们国家的一些产业政策,过去对合资企业的要求是在国产化上、在研发上,现在变成了对合资企业自主品牌的要求。如果说这种要求出现的话,如果说合资企业也能够生产出更加物美价廉的产品的话,实际上一方面是刺激市场,需求会更进一步的放大,因为新产品会更多。另一方面,对二三级城市的自主品牌的市场又是一个冲击,从一级市场直接冲击到二三级市场。所以到那个时候自主品牌的空间就会进一步的被压缩。中国由于政策市场的主体,他就会对自然的规律形成一种破坏或者变化。比如说,去年和09年就有两个不同。因为09年是由于大家对市场的观望导致需求滞后。10年的消费是把11年的消费提前。这两个因素造成了10年的高增长。再加上收入的原因,导致了进口车高速增长。SUV车的结构也发生变化,导致高增长。逐渐演变成今后中国市场的结构不仅仅是合资企业占主体,而且他有的更强势。而且网络也会变得更加强势。他把进口车合并到国产车的渠道里来。所以下一步的竞争我觉得是这样一种趋势。
另外一种趋势就是产能。因为大家都很关心产能。我们现在确实处在一个比较浮躁的时期,这个浮躁体现在消费者,体现在经销商,也体现在主机厂。消费者什么时候该买车,他是看大家的情况来定。北京就是一个浮躁的市场,因为不买车,牌照就没有了。他对什么时候购车、购什么样的车,现在很多人不是按照正常的需求来决定的。是按照他能不能赶上这班车而解决的。作为网络渠道,我们显然可以看到去年的价格是非常稳定的,特别是合资企业的价格非常稳定。而且在稳定中是涨价了,因为大家都在加价销售,有的企业所有的产品全面紧俏,消费者买什么车都得托人,等上一个月算早的,不加价算好的,原因就是产能不足。所有合资企业的产能都比原有的计划上大大提高。产能利用率都超过105%以上,原因就是市场强劲的需求,我们现在能力的释放。
有一篇文章写的是明年很多生产企业对2011年的目标都持谨慎的乐观态度,其实不是,理由是各大合资车企他2010年就已经把所有的产能都利用上了,产能的潜力已经到了极致。合资企业对2010年都持乐观态度,所以产能全面的挖潜、优化,把自己的空间进行短期的投资改造。这会造成另一个结果是你品牌的满意度、你新店的总经理、总监培训的时间过短,无法满足品牌制订的服务标准。现在很多人直截了当的反映自己到了4S展厅,没有人理,问这个车什么时候有,都说不知道。这就是我们现在的现状。当车越紧俏的时候,消费者满意度的工作越难做。在2011年和2012年,所有的合资企业生产能力都是在挖潜,但是到了2013、14、15年,我觉得可能出出现一个产能急剧扩张的时期,但是市场是稳定的。这个时期价格就会出现不稳定。所以那个时候考验的是我们的渠道、我们的终端、我们的市场营销、我们如何把控自己,其实这个时候才是很关键的。但是这几年我认为增长不会太高,因为有的人预计到2013年会达到三千万辆。我觉得不可能。我们不能总是把"电激下的心跳数当作我们基本的生存状态"。我们可能更多的是睡眠、更多的是日常生活,这是我们市场总体需求的趋势。因此我觉得一个健康的市场就像一个健康的人一样,它的增长是稳定的,它是有局限的。如果说我们的市场会达到四千万的话,就像一个人的心跳长期在150到170,这个人会活得长吗?一个健康的市场是一个自然需求的市场,自然需求的市场必然是在消费、使用的成本上也有一个自然的机制。
这是我对市场的分析、看法和过程。包括对商用车,特别是2011年的商用车、2010年的商用车的需求是靠投资拉动,既然今年和明年投资都不会减弱,我们也会看到,现在像长春这样的城市已经开始规划动工修地铁了,地铁的建设,整个城市公路的建设,还有一些设施的建设就是拉动商用车的基础。所以未来几年商用车的需求也是增长的,但是不会像家庭车的需求那样,基本上也比较稳定。日本商用车的需求在1998年的时候高达两百万,但是今年就是60万辆。地铁也是,高速公路也是,建好以后就是日常维护了,就不需要商用车了。乘用车由于我们现在整个的保有量是低于全球平均值的一半以下,城市和城市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人与人之间,我们存在一个经济系数的差别。这样的话,汽车的普及,我赞成刚才徐长明先生所说的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不是一下子就停下来。
我们现在的汽车后市场产业还是一个朝阳产业,二手车的机会、更新报废的机会。汽车85%以上的零部件和材料都是可以再利用的,所以汽车这个产品是可以再循环的,甚至零部件可以再制造、再利用的。这一块我们挖掘得远远不够。前不久我和日本通商的一个人聊天,他说日本已经到了把泥土都再利用的程度,注是把已经污染过的泥挖出来晒干作为炼石灰的材料。对汽车的报废已经研究到这种程度,塑料的、纸浆类的怎么做,而且都有很好的创新。我觉得全球在科技的进步上、在技术的发展上,每十年都有一个新的轮回、新的变革。所以未来不管是对汽车需求的变化如何,但是中国这么大一个市场,我觉得会越来越是一个全球跨国公司充分竞争的市场。而且我相信,如果我们在自主品牌的政策引导上发生一点变化,我们国家的自主品牌会走得更快更健康。目前,自主品牌最主要问题是投入不够、研发人力不够,我们其实不是在缩小差距,而是差距在被进一步拉大。我认为未来的市场前景是很乐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