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3月26日,《汽车商业评论》联合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在北京新云南皇冠假日酒店举办2011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广邀业内同仁共同破解这隐藏的"盛世危局"。以下为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董事长、总裁徐留平发言实录。
汽车界老的领导,还有我们的同行,徐总,还有贾主编:
《汽车商业评论》能够坚持每年做一次中国汽车工业讨论,汽车业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挑战和机遇。在这些问题面前,每人都有他自己的看法,而这些看法,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理由和原因。如何能真正发现解决问题之道,确实需要一系列的讨论,以及一系列深深的思考。这几年《汽车商业评论》坚持这么一个很好的平台,无论是老领导专家,还是媒体界、学术界,大家共同研究,这确实是非常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在我工作和观察中的思考,跟各位领导和嘉宾分享。
我认为中国汽车业处在一个关键的时代。借用一句老话,我们可能处在一个最好的时代,可能又是一个最差的时代。我们赶上了中国汽车业快速发展的时期。同时,我说我们长安在几十年以前,老一代人选择了汽车,说明有眼光。同时,通过这几年发展,有一些进步,这确实是非常好的时代。我们一想到中国汽车的品牌在全球跑,一想到我们公司生产的产品能够被消费者认同,确实非常好。但我们又处在最坏的时代。是因为整个汽车工业发展的历史已经历经100多年,前面的若干企业、政府,各方面已经把这个地盘占得差不多,特别是中国汽车市场。原来有一批国家布局的,后来有一批合资的,再然后有一批自主的,最近又有新的格局,合资企业也要搞自主品牌。中国汽车业的竞争,全球没有哪一个市场,能像中国这样竞争得那么厉害。我们看日本、韩国、欧洲,本地的自主品牌,在那里已经牢牢站稳了根基。我们中国汽车品牌所占的份额虽然这几年有所成长,但今年有所下滑。
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及在与那些积累了百年技术、资源、管理和经验的企业竞争当中,中国民族汽车工业企业发展的难度很大。我曾经讲过,如果在中国汽车业能做好,在全球什么地方都不会怕。中国汽车业做出来了,真是人精了,汽车精了。因为没有哪个市场能比中国市场的竞争激烈。
汽车业还有很多未来发展过程中不是很清楚的问题,比如汽车行业会不会从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再比如说新能源汽车,在新的节能环保环境下,对自主品牌,对原来的跨国公司,未来的权衡和较量,究竟是好还是坏?实际上这些问题,我们都没完全解决。所以,我觉得我们处在中国民族汽车工业发展的关键时刻。第一部分我就讲一讲中国民族汽车工业的盛世危机。我想既有危,也有机。
在盛世危机当中,第一部分是市场。中国的人口、市场之庞大,确实是为任何一个跨国公司、任何一个品牌所羡慕。作为中国自主品牌,在中国市场扎下根,为中国消费者提供优良的产品和服务,确实是一个重要的机遇。2010年,我们的汽车市场在全球排名第一位,说明中国汽车市场是第一位,更说明中国的经济和人民的收入已经进入高速的成长期。我多次讲,我经常跟农村、乡镇的人接触,他们说现在谁不用个车,平时拉东西,过年拉拉家人,顺便还可以玩一玩。老百姓对中国汽车的消费需求是发自内心的。作为一个人,他总是需要的。我刚才跟一位记者朋友交流,我说你现在开车有感觉没有?我说原来没有车,会开车的时候,基本上在北京市转一个区就差不多了。我当时拿到驾驶证,第一件事就是跑到承德。无论是能源的问题、环保的问题、技术的问题,都不可能阻挡人类进步。我的判断是绝不可能的,只能催生新的技术,新的革命。
全球汽车业经过了金融危机,或者说没有金融危机,都会产生产业的转移。我的基本看法是随着人们对汽车消费的不断升级,会分化出功能。一种就是基本功能需求。这种基本功能需求,是满足需求的同时,要求舒适。在这个过程中,物流成本高,一系列的资源会向消费集中的地方转移。这既是技术成本的时代,更是政治格局时代。资本可以流动,技术也可以流动,但人不能流动。这种事情决定了如果当地有汽车消费,必须有适应的工业发展和适当的劳动力就业或者收入的增加。如果一个产业不能带动就业,不能带动经济的增长和收入增长,肯定是不行的。我坚定地认为汽车产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会不断向消费转移,这是一个基本的特征。
节能与新能源的快速发展。我们现在是不是到了以石油为经济发展动力的时代。不管新技术的发展多么快速,这个转型都是漫长的。我考虑的只有一个问题,就是所有的设备、人力资源、管理资源,都是投在以石油为基础。围绕着石油,产生了社会经济发展、就业。新能源的发展是一种趋势,但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就像每一次技术革命一样,信息技术革命也经历了几十年的历史,特别是牵扯到基础能源的变化,我认为既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政治经济学问题。炼油工人怎么办?庞大的油井资源怎么办?以内燃机技术为基础的固定资产投资怎么办?在新能源和传统能源发展过程中,这两者是逐渐发展的,不是一蹴而就的。就像中世纪的形成,以及中世纪的告别,不是哪个人突然宣布的,它是经过几百年漫长的历史。
自主品牌的发展。中国的自主品牌在近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要看到它的成绩和进步,不能妄自菲薄。因为我们这十年走过的历史,可能是西方百年走过的历史,应该为我们所取得的任何进步和成绩而骄傲,这也是我们面向未来发展的信心和基础。这十年无论是技术进步,无论是品牌的树立,无论是对汽车产业的认知,还是一系列资源,我认为都是成绩。我们更有理由相信,在未来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或者是汽车产业转型的过程中,自主品牌通过自身的努力,以及社会各界的良性互动,能够取得发展。如同过去十年从无到有,这种振荡都是正常的。如果延续过去十年的发展态势,我认为中国自主品牌有希望,是大有机会的。
我觉得中国汽车业首先要有信心,我认为发展的机会绝对大于危险。第二部分,我就讲盛世之“危”。
当我们看出中国的汽车市场,引领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的是众多的国际品牌,不是自主品牌。我曾经形容中国汽车市场是主人私有的,但不是主角,主角是敌人在演。说明我们过去和现在的水平还不够,需要大家努力。
从一系列的数据可以看到,特别是作为汽车行业重要领域的轿车,自主品牌的占有率还很低,而且价格在低端。大部分自主品牌都在12万元以下,12万元变成某种意义上的“天花板”。这对于我们来说肯定是危机。
这种危险有什么样的原因?我认为有很多原因。第一个原因,由于历史积淀,所有知识的积累不够。我们期望最好是一年的时间就赶上西方一百年的发展,这不太现实,过于急躁。毛泽东主席的“论持久战”,这种变化是逐步转换的。在前10名当中,没有我们的品牌。
第二个原因,核心的技术还不够强。近几年,通过内引外延,技术上了一个台阶,但总体水平不够。这牵涉到资金投入、自主创新等等,我们看到很多技术性的东西不够强。要把技术转变成消费者喜欢的产品,那也不容易,太不容易。简单来说,奔驰、宝马、丰田、本田,再加上我们自主品牌,像长安,或者北汽,要比技术的话,绝对不是那么简单,实际上是综合能力的运用。
我们面临的挑战无疑是很多的,困难还是很大。怎么解决这些问题?我想把我的一些基本思考跟大家分享。同时,也想树立一个靶子,希望能够得到各位的指教。
我把发展之道形容为三箭齐发。我只是粗略来说三箭,最好是六箭、八箭。这三箭很重要。第一,自主创新。这不仅仅是技术创新;第二,品牌。刚才贾可先生前面讲的。汽车行业要解决品牌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品牌解决了一些问题。另外就是政策、媒体和消费者与汽车产业界的良性互动,这是很重要的。作为政府来讲,解决经济发展,解决就业,解决国民收入增加,这无疑是最根本的作用。通过什么来解决?通过产业提升。我曾经讲过还有哪个产业能比汽车业更能拉动上下游的发展,更能带动未来50年,甚至于上百年的发展,能够解决如此庞大的就业,解决如此多的产业转型和如此多的生产方式变化?这要从基本消费者来看。老百姓的消费是吃穿住行,再加上电子方面的享受。吃穿的问题已经解决,住的问题很复杂,行的问题就是汽车。一系列的消费需求产生了经济增长,而这种需求对经济增长来说是优良的促进,汽车产业需要技术、管理、资本、劳动力。消费者作为中国人,消费中国自主品牌的轿车,也许我们现在还没有这种感觉,至少我们自己有这种感觉,我说汽车业界本身要努力,造出更好的产品来,消费者就会被你拉过来,形成良性的互动。
未来发展要谋篇布局。第一需要精神。无论我们看日本,还是韩国,汽车产业能够发展到这种水平,我的体会,最重要的就是他们的精神。没有这种精神力量,丰田当时挑战欧洲老牌的汽车,日本丰田当时到福特去学习,现在美国的汽车品牌也一样,要到丰田去学习。这种对汽车产业的精神,确实是值得我们汽车工业界学习。没有这种精神,这种艰苦奋斗,这种奋力拼搏,中国汽车业打造一流的企业、一流的品牌、一流的产品,有再强大的政府支持,再说拿多少钱,也干不出这件事情。我认为推动中国汽车业发展的最根本的基础力量是精神。我认为中国汽车业没有那个精气神,什么也干不好。仅靠吹吹口号,讲讲大话,没有用。我们要从精神的深处,必须认为我能做,必须认为我一定会做,并且我脚踏实地地去做。中华民族不缺乏这种精神。
第二,品牌。自主品牌的建立是近十年的事情。当然,我们的老大哥,一汽建立的早一些。我觉得品牌贵在坚持。何谓品牌?用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以多次的消费体验,由你自己感觉或者别人感觉要分享的东西。再说白一点,口碑,感觉好。感觉好就要坚持;二是品质。不能说我提供给中国消费者的产品就是差的;三是DNA,也就是技术。要树立自己的品牌,一代一代的坚持。
第三个方面,自主创新。我的体会,特别是在汽车产业,要学习IT。汽车产业的发展,技术创新是重要,最重要。从长安这几年的实践来看,我们运用全球的资源。我们把研发中心设在国外,既然外国人到中国来拿市场,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在国外拿人家的人力资源和管理经验?所以说自主创新中的技术创新,是汽车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第二个方面是体系的创新。如果仅仅是几家汽车企业赛赛技术,这不行。我原来形容汽车产业是时尚加大工业制造的结合。时尚的东西当然有技术含量,是领先消费者的思维和习惯的潜在。我觉得体系创新是很重要的,像我们的管理体系,长安就遇到这种情况。原来的靠经验,靠面谈式的管理,要变成完全体系的管理。长安在建标准化工厂。我们到海地开工厂,百分之九十是一样的,百分之十是根据当地进行变化。管理体系的模板是不是专业的,我们的管理体系,包括一系列的工作都要创新。这其中包括人力资源。坦率来讲,我们长安汽车这几年的发展,以及汽车业界的各位精英都感觉到,我们缺的是人,缺的是独当一面的人才,甚至感觉自己的能力也不够。我们都面临总体人才、高管团队、员工素质需要大幅度提高的困境。如果我们将人才简单理解为培养培养、念念书、上点课,或者请几个老师来讲,那肯定是事倍功半。在这个过程中,内引外联,内部强大的人力资源推进计划是很重要的;另外还有文化创新。汽车产业人员很广,布局很分散,这种情况下,文化特别重要。没有一系列的文化作为企业的准则,企业管理会混乱,到了具体问题的时候会混乱。除了体系以外,还有商业模式的创新。我认为汽车产业发展了这么多年,我相信在中国汽车市场,它的商业模式还有很多可以谋篇布局的地方。我们对中国人的汽车心理、消费市场掌握得最准,我们了解什么样的商业模式是成本最低、消费者最喜欢的,如果及时创新,我觉得是大有可为。
除了创新以外,还要牢牢站稳中国市场,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中国市场是自主品牌的安身立命之本。金融危机来临以后,大的汽车公司先是固本,如果本一动,所有的将帅已经心灵不安,是四面楚歌;另外一个方面,光固本还不够,现在汽车市场是全球化,要把中国的市场做深做透,这是安身立命之保,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是发展更上台阶之路。
一个长期连续一贯和统一的产业政策、发展政策、消费政策,无疑是最重要的。政策有很多面,我们企业都是根据环境来预测明年。对未来预测的人为干扰因素很多,政府对中国民族汽车工业的支持是毫无疑问的。我认为这种支持应该是持续、稳定的,可以预期的。同时,我希望对自主品牌的支持更加“给力”。政策的一致性、连贯性、统一性很重要。在政府的采购等方面,要支持自主品牌和民族汽车工业的发展。我们的一些民众和消费者,我们的媒体,或者有些方面,汽车业已经“被妖魔化”。大家说“某某城市那么堵”。我们到欧洲、日本看看,他们的汽车是怎么跑的?这是文明的代价。六七十年代,我们都没有自行车,我们要回到那个时代去吗?大家说原来我们就不堵,那是原来。六七十年代,改革开放之前,那个时候汽车是少,可是代价是什么?我们的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很差。有很多客观原因,不能都说是“汽车惹的祸”。还有环保问题,我一直认为这是可以解决的,可以推广小排量节能,政府在这方面已经有动作,但动作可不可以再大一点?因此,我觉得我们的媒体界,特别是《汽车商业评论》坚持为自主品牌在呼吁。我们就认为汽车产业面临的这些问题和挑战,是任何一个技术行业,以及人类发展过程中必然面临的问题。人类以他的智慧解决这些问题。中国的消费者对自主品牌开始认可,大家认可的面和度,以及在中高级人士当中还不够,但是,我相信随着中国汽车产业本身的发展,中国消费者认为这种自主品牌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就业的影响是巨大的,我们要发展汽车。如果中国能够产生几个世界顶级的汽车企业,那也是中国的骄傲和自豪。因为我们这么多年的改革开放,最终决定了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品牌发展的力量在于消费者的选择。我总结了一句话,中国民族汽车工业自主品牌汽车产业的发展,首先是中国汽车人能不能够有那种“亮剑”的精神,能不能不断提升品牌技术,让消费者消费得满意、开心,不辱中国汽车产业人的使命,使消费者对中国自主品牌的偏好不断增加。这样一种良性的互动,我认为是构成中国自主品牌,或者说是民族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力量。
中国民族汽车产业面临的挑战很多,我更认为机遇大于挑战,就看你怎么做。汽车业界的人要有精神,要能够奋斗,要能够发展。同时,我们呼吁媒体的支持。希望在未来十年当中,能够看到汽车产业的前十名,甚至前五名,能够诞生一个中国汽车企业。
非常感谢大家。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