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频道 > 专题 > 《2011北京榜样》百姓系列评选 |
张颖:危险,字典里没有这两个字,就觉得特冲动,想去一个地方,买张票就去了。
主持人:她叫张颖,是一个热爱旅游的80后女孩,她喜欢神秘的地方去旅游从来不走寻常路,但在所有去过的地方中,最让她记挂的仍然是那趟极地之旅。2009年的1月份,张颖买到了那张去南极的船票。
张颖:南极飞过去的时间就很长,因为要新飞到巴黎,然后从巴黎再飞阿根廷的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然后从布宜诺斯艾利斯你住一晚上以后,然后再飞多火地岛,从火地岛的乌自怀亚上船,然后你从上船以后再开到南极其要再经过48个小时,因为要过德雷克海峡。
主持人:德雷克海峡以狂风巨浪闻名于世,它被成为杀人的西风带。虽然张颖说她的字典里没有“危险”这两个字,但是要过这个海峡她还是担心了一下,幸运的是想象中的暴风巨浪并没有出现,油轮出人意料地在风平浪静中渡过了德雷克海峡,但是与南极的初次见面却让张颖有点失望了。
张颖:其实之前想象过很多,就觉得肯定一片白茫茫,各种雪山,巨大的那种冰山什么之类的,结果反而刚到的时候,就是看到海上有一块特别小的浮冰。说失望有一点点,我就问我们船上的工作人员,我说为什么南极是那个样子,而且看到了南极的第一块那种土地的时候,你发现是没有什么雪的,那个山岩都是裸露的,船员说这个跟地球的温度变暖是有关系的。
主持人:冰川的融化与气候变暖和人类的活动有关,以前这对张颖来说还只是一个概念,但那次她亲眼见到了已经融化的冰雪,她的心也深深地被触动了。
张颖:当时所有去南极的人,回来以后大家都定了一个约定,不论是洗澡还是洗脸什么之类的,都尽量节约用水,就很注重环保这种东西,因为你亲身体会到了环境保护对地球有多重要,全球变暖这种温室效应对地黑有多大的影响。
主持人:油轮继续往南极圈里航行梦中的那极也终于出现了。
张颖:过了南极圈以后的一天晚上,就突然有人喊说“下雪了”,我们就冲到甲板上去看,当时船就是在那种冰山,巨大的冰山之间航行,整个山是被那种雾笼罩着的,因为是晚上嘛,巨大的雪片从天空落下来,落在远处的冰山上,落在雾里,落在甲板上,所有人的在那里都觉得,就不像真实生活中发生的,像是在电影地。
主持人:南极的景色随手一拍那都是明信片一样的风景,油轮在冰山中航行就已经像电影一样美了,可想而知,每天登陆的时候,大家面对的是什么样的童话世界。张颖说,同行的十几个人个个都很兴奋,因为他们终于可以和南极的主人们见面了。
张颖:南极公约有一个规定,就是你不能走近跟企鹅距离超过三米,但是企鹅可以走近你,所以我们一般都站在那里,企鹅也不怕人,它会离你非常非常地近,然后会很奇怪地看着你,有的时候就是从你脚边走过去,你就站在那里等它走过就好了。海豹也是很有趣,但是因为一开始我们不懂,见到海豹大家都很兴奋,然后就大呼小叫“海豹,海豹”,你看它在打哈欠什么之类的,或者有的时候你会看到海豹在吃鱼,然后大家就很兴奋地叫,然后海豹就,我们以为是它睡够了,他就走一走就溜到海里去了,但是后来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因为它是被吓到了,因为你说话声音太大了,你们以后再上岛的时候,你们再大声地说话,就安静地看就好了。
主持人:于是大家都不敢再打扰海豹了,但紧接着的一个提问却让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张颖:有人问我们说要不要吃海豹肉,可能他们觉得中国人什么都吃吧,当时大家一下都觉得很惊讶了,说怎么能提出这样的建议?这么可爱的东西,我们刚刚看到它们那么可爱,又那么活泼地在那里,你突然问我们要不要吃它们的肉。后来他们就跟我们说,说没关系,这些东西是被人工饲养的,但是还是不能接受,就像那句口号吗,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主持人:南极之行带给张颖的体验不是冒险带来的刺激,不是好奇心得到满足的快乐,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对环境保护、对动物保护的担忧。从南极回来之后,张颖又去过一趟北极,那里的情形又很不一样。
张颖:北极我们到的是格陵兰岛,格陵兰因为它是因纽特人居住的地方,看到的都是人居环境,没有看到熊,也没有看到海象之类的,但是在这种人居环境,人们比较多的地方实际上污染还是比较严重的,岛上会有垃圾场,而且垃圾场的规模还是挺大的。
主持人:关于极地旅行,有一种观点认为,要保护它就不要去打扰它,但从张颖的身上我们也看到,她从极地带回来的不仅是几张风景照,还有“保护地球,从我做起”的信念,也许这就是极地旅行的意义,而张颖还会继续她的旅途。
张颖: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嘛,而且就包括到现在,都会有那种愿望,就是人生如果真的能有一两年的时间,我就骑个自行车,或者是坐火车或者怎样,然后再转公共汽车,走到一个地方,觉得那个地方特别好,然后就待一段时间,然后再接着往前走。
主持人:旅行没有重点,以张颖的性格,她一定还会去寻找那些少有人走的路,少有人能见到的风景,我们也希望那样的风景能够成就地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