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的上海车展,商用车不再是往年的“配角”,其展出规模及独特的形象已成为此次车展的巨大亮点。尤其是重卡,在2010年销量破百万辆的背景下,2011年的上海车展,让我们看到了国内外重卡企业对中国市场的倚重;本届车展,我们从重卡展区看到的不仅是靓车美女来“赴会”, 更是重卡市场的又一次变化;本次车展,众多跨国巨头与本土品牌“短兵相接”,这似乎意味着中国重卡市场的激烈竞争才真的开始。
自主品牌实力大增 冲击车展各具特色
国内自主品牌产品的豪华阵容,在这次车展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本次车展,尽管陕汽、北奔、广汽日野、华菱低调缺席,但老牌势力一汽解放、东风、中国重汽、江淮重卡、福田欧曼与新势力大运汽车再次齐聚一堂,且均以集团阵容高调亮相,推出自主研发或市场迫切需求的车型,展出也是各有新意,大饱观众眼福。
备战国IV,众车企均在行动。本次车展,东风商用车、解放、重汽、江淮重卡、上汽依维柯红岩均展出了国IV车型。东风商用车阵容尤其强大,带来的全是自主研发的全系列国IV车型。为迎接明年将要实施的国四排放法规,各车企俨然已做好准备。
节能环保,重卡车企一个不落。本届车展,东风商用车推出了全新的“ECO LIVE”绿色生态理念;一汽解放携混合动力、天然气等新能源产品全系亮相;一直以绿色环保为己任的福田汽车,更是组成了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方阵。
新品迭出,车展上炫目亮相。新车型一直是车展的一大看点,本次上海车展,中国重汽和曼合作开发推出新产品汕德卡T7H;东风柳汽M7,这款被定位为“中国第一款洲际高速物流车”的重卡也是高调亮相;适应未来轻量化趋势,新势力大运汽车更是应运而动,首次携轻量化新品重磅出击。东风商用车更是玩酷,展出了一款国四排放的长头牵引车和AMT(机械自动变速器)重型牵引车。
国内车企如此大规模的展出,一方面彰显了国内自主品牌的信心与实力;另一方面,热闹参展的背后也让我们看到了众车企之间的“热战”——谁在积极推出市场所需要的产品,谁在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再者,随着重汽与曼、江淮与纳威司达、福田与戴姆勒的关系日益“升温”,新势力大运汽车运作的渐入佳境,新老品牌之间的竞争亦越演愈烈。在风云变幻的形势下,究竟如何才能在群雄大战中赢得市场,笑傲四方,本土车企显然在积极求变。
而即将参与较量的更强的对手,则是纷纷来华的国际巨头们。
刷新参展规模 跨国公司拿出“真枪实弹”
其实本次车展商用车展台最抢观众眼球的,还是国外重卡。本次车展,外资品牌的参展,可谓是刷新了以往规模。全球商用车巨头悉数露脸,无论从参展规模、参展水平还是在华市场策略,都比往年的北京车展及上海车展有了新的升级,确实有点让人震撼。
全球领先的商用车品牌曼恩公司在时隔3年后,再次携旗下旗舰产品TGX、TGS牵引车、消防车以及发动机等产品倾情亮相。其中两款运用曼恩商用车领先的“MAN AdBlue”环保技术达到国IV排放标准的牵引车是首次来华。
享有“公路之王”荣誉之称的斯堪尼亚,携去年引进中国市场的全新R系列重型卡车及“红珍珠”登陆上海。
在美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的纳威司达,再次与她的中国伙伴江淮汽车同台亮相,并有意要进一步做大中国市场。
其中最炫的,是大家一向陌生的美国佩卡公司,他也终于被中国市场“诱惑”,不远万里来到了中国,首次在车展上亮相“达夫”卡车品牌,并有意要在中国市场扩大合作,寻找自己最佳的合资对象。
德国汽车巨头戴姆勒公司携奔驰 Actros Black Liner 限量版“黑曜石”(Black Liner)参展。这个在中国卡车销售份额占0.3%、在国外车企中国销售总额中占有率高达65%的企业,在中国进口高端卡车市场中占垄断地位。
此外,沃尔沃也是阔别六年,以集团规模重返上海参展。
看着这些具有外国风情的重卡,确实挺酷,但是,这些世界商用车巨头参展的背后,来华都是各怀“雄心”。对于同台竞技的中国品牌而言,这无疑是一大压力。
尽管部分洋品牌目前还在“摸索”中寻找自己的定位,佩卡还有点“姗姗来迟”;尽管他们带来的长头卡车似乎与中国的重卡在风格上有点不太“搭调”;但是,这些车企都有着强大的国际商用车背景,从他们高层的话语中,我们听到的是他们执意要打开中国市场的信心与决心,以及已经做出的在中国的战略部署。
中国市场究竟能容下多少重卡企业?
国外品牌来了,国内品牌的实力也在增长。中国市场究竟能容下多少企业生产重卡?
从2005年的23.66万辆,重卡销量一跃猛跳到2010年的100万辆以上,中国重卡市场的飙车式增长速度确实惊人。但众多人士分析,2011年重卡市场将不会再有2010年的火爆。另有业内人士预言,未来中国重卡市场将会出现企业过剩、产能更过剩的局面,看着目前的局面,这也并非危言耸听。随着洋品牌不断入华“淘金”,未来几年重卡市场的竞争必然会更加激烈。暂时我们还不晓得,这么多的外资品牌将会在中国市场会掀起一场怎样的波澜,但是,与中国品牌的大规模战役,以此次上海车展为标志,已经正式“打响”。
打开中国市场,外资品牌会使出什么样的招数?对抗外来势力,本土品牌又会拿出什么“杀手锏”?中国重卡市场的路究竟会走向何方?这些暂时谁也说不准,一切还需要市场来作答。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中国重卡市场的“大地震”马上要来临了。(第一商用车网 武玉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