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第四人口大国,印度尼西亚是继泰国、马来西亚之后东南亚第三大汽车市场,同时也是东盟潜力最大的汽配市场。近两年,印度尼西亚保持着6%的年经济增长率和货币低于历史平均水平利率的维持,吸引着各界投资商的关注,当然,其中不乏中国的汽车企业,奇瑞、福田、吉利等均已先后在印尼投资。
印尼市场有潜力
据印尼最大汽车经销商阿斯特拉国际集团(Astra International)介绍,由于日本大地震和海啸灾难造成汽车零部件短缺,今年第二季度印尼的汽车产量将同比下跌15%。
日前,据印度尼西亚最佳汽车指南(Best Indonesia Cars Guide)公布的数据,在印尼汽车市场上,商用车销量占30%(按照印尼汽车行业分类,商用车包括皮卡、卡车、巴士、公共交通工具等);其中,近一半的汽车销量集中在首都雅加达所在的大雅加达地区,占45%,爪哇岛地区为25%,苏门答腊地区为17%,加里曼丹地区和苏拉威西地区各占5%,剩下的3%销售于巴厘岛和其他地区。
商用车需求持续上升
2010年,印度尼西亚国内汽车销量突破70万辆,使得其超过泰国(68万辆)一举成为东盟地区最大的汽车市场。印尼机车业联合会主席佐尼·达尔玛宛解释道:“受园艺业以及矿业产品出口大增带动商用车销量的影响,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总车重达3吨以上商用车的最大市场。”
据统计,2011年以来,印尼国内商用车销量达107470辆,同比提高86%。商用车销量占其国内汽车总销量的29%。这主要是因为其固定投资(特别是外资投资)大幅增加,采矿业不断引起外国投资者的兴趣,特别是来自中国和印度的煤矿需求不断上升,加之其央行保持的低利率政策。
具体来看,在印尼,中卡主流品牌有三菱、丰田和日野;重卡品牌则以日野、三菱-扶桑、日产柴、五十铃和福田等为主。其中,尽管五十铃还在苦苦维系其市场份额,但地位正被福田汽车所取代。据估计,印尼采矿业的发展拉动了重卡市场,大概增加了六七百辆的销量。印尼巴士市场的驱动力源自城市交通运输,奔驰、日野等品牌的表现抢眼。
有数据显示,1~5月,印度尼西亚国内商用车销量达到10万余辆。其中,总重在 24吨以上的客车基本没有市场;10~24吨的客车自3月后销量直线下降,5月销量仅为1月的1/10;而 5~10吨客车在经过4月的低潮后,5月强力反弹,达到300辆。
同时,印尼市场对皮卡和卡车也有较大需求,这也印证了其采矿业和工业发展良好,进而刺激了皮卡和卡车销量的预判。数据显示,1~5月,不同吨位的卡车销量均在3月达到峰值,4月有较明显回落,只有总车重在5吨以下的车型在5月迎来反弹。
中国商企欲发力
印尼商用车市场的潜力也让中国商用车企业看到了商机。近年来,中国商用车企开拓印尼市场的步伐逐渐加快。
2009年底,福田汽车长沙汽车厂与印度尼西亚最大的石油公司米奇那公司签订5000辆福田时代轻卡的合同,总价值为3.2亿元人民币。去年7月,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在印尼首都雅加达的第一家4S销售展示中心落成开业。华菱重卡继今年3月获得150辆出口印尼的大单后,又在上个月实现了一笔出口业务——华菱签署了印尼采购400辆CAMC卡车及相应备件的合同,采取分批交货的方式,并将于一个月内全部交货。至此,华菱矿山自卸车正式进入印尼采购体系。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商用车在东盟具有很大潜力。除泰国外,其他东盟国家的商用车生产能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泰国商用车的品种也很有限,这给中国商用车企业提供了空间。而在东盟前三大汽车市场中,又以印尼的潜力更为巨大。
中国与东盟自贸区货物贸易降税进程开始于2005年下半年,当时由于中国和东盟国家都把整车和零部件列为敏感产品,关税在当时被认为短期不会降低,导致汽车行业叫苦连连。直到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启动,这一情况才得到改观。根据我国与东盟10国达成的协议,从我国与东盟6个老成员国(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90%的商品实现零关税;2015年,我国和东盟4个新成员国(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也将实现90%商品的零关税。目前,中国向东盟国家出口整车仍要交20%以上的关税。而东盟贸易区内的国家之间最多只要5%。
前不久,温家宝总理出访印尼,在雅加达中国和印度尼西亚共同发表联合公报,其中有不少经济、贸易和投资领域的内容与商用车市场紧密相关:通过增加中国在印尼工业领域的投资等措施提高印尼工业能力;印尼欢迎中国企业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特别是在公私伙伴合作框架下,参与印尼公路、桥梁、港口、电站和水资源开发等基础设施发展;双方将巩固扩大两国在油气、煤炭、电力领域的合作,并积极探索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合作机会。
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煤炭油气资源的开发,都离不开商用车。不难预见,中国商用车企业在印尼可大有作为。(商用汽车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