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些热闹场面背后,吕征宇的核心任务是树立英菲尼迪的品牌,从知名度到品牌内涵。新的品牌策略会随着新广告的出现,呈现出比以往更为积极的态度。
这是全球战略的一部分。2010年4月23日的北京车展上,戈恩从繁忙的行程中挤出半小时和吕征宇会面,并做出最后决定聘用这位本土经理人。戈恩为英菲尼迪中国的发展做了一次冒险。他提升了吕征宇的级别,将进口车事业部变为英菲尼迪中国事业总部,独立运营,并让他直接向位于日产高级副总裁、英菲尼迪全球主管斋藤彻汇报。
《汽车商业评论》了解到,日产为英菲尼迪中国区主管设定的要求是,懂中国市场,并未要求一定是中国人。实际上,在参与职位面试的几位候选人里,有本土人士、港台人士,也有外国人或海外华人。
日产仍然决定做一次尝试,从企业外部寻找一位能够给英菲尼迪带来些许不同的人。因为戈恩上任以来,一直强调国际化和本地化,他在日产总部融合了各国的人才,同时又希望在本地管理上,能够用当地的知识、当地人才的参与,来传达当地的文化与产品设计。戈恩也是来自日产外部,他知道新鲜思维对于一家企业的作用。而且,吕征宇对于合资文化有切身体会和深入理解。
这一切都是为几年之后做基础。8月份,吕征宇要去日本与总部共同梳理英菲尼迪未来的品牌策略。英菲尼迪正进入一个新的前进计划,如果一切正常,到2016年底,中国区要成为英菲尼迪举足轻重的贡献者。
![]() |
2011年6月23日,在北京嘉里中心南楼13层的办公室里,吕征宇和《汽车商业评论》分享了上任一年的感受以及未来规划。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