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刚: 汽车消费结构在升级,自主品牌未来还是有机会和希望的
丛刚:接着秋凤的分化总结关健词,谈谈消费产品结构要升级。消费产品结构的升级,豪华车还是比较好的。自主品牌为什么不好?2和3的增长率,10万以下的是负增长。到现在这样一个市场时间段。不管是一线城市的限牌也好,还是什么也好,都在改变着汽车的消费产品结构。广州车展的时候我们也做过一个调查。当时有60%多的人都选择在原先的预算上面有一个更高级别的车的选择。他在升级,一方面是因为车价,有一些中级车、B级车、豪华车在降价。另一方面,跟他用车需求的变化也是相关的。消费结构的升级,不只是今年的关健词,在未来两三年都是一个关健词,分化就是产品消费结构的升级。
武卫强:其实,这个升级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被升级。5%的被升级,不是说完全是经济发展水平的需求,还有车价大幅度的下滑,同样的钱可以买到比原来的高级的车。
丛刚:包括汽车社会的慢慢成熟,消费者越来越成熟。自主品牌今年不好,可能跟他前几年做品牌做的不够、品质做的不够也是有关系的。自主品牌有希望,今年年中的时候,上次我们聊的时候,当时我对自主品牌还是非常悲观的,已经看出来被跨国公司围剿的几乎没有什么地盘了。但是经过后半年包括对跨国公司的了解,也包括自主品牌这两个方面,我感觉自主品牌还是有希望和机会的。
首先从自主品牌自身来说,比如说长城这样的企业,他在六万元的区间就可以把赛欧击败,自主品牌其实在往上走,他的品牌可能六七万、七八万,慢慢的很慢。有的自主品牌企业前几年的思路是先做大再做强,他没有关注到产品品质做的有多远,先把量做上去。现在市场一波动,根本没有品牌溢价能力,一下被打下来了。相反,一些练内功的企业,比如说长城这样的企业,他也承认他有的产品失败了,但是他有产品成功了,C30、C50,他一点点往上推,他是有竞争力的。比亚迪也在转向重视自己的品质,要把新车的品质拉上来,即使赔钱也要把这个车做好。包括海马这样的企业。为什么前几年海马这样的企业说我海之星在终端放开了去拼。那个时候自主品牌全部进入恶性循环,就是拼价格,什么品质都没有。一放开,八千多辆一个月。但是完全是赔钱,没有任何意义。那么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呢?所以马上就又收回来,因为没有意义。这样的企业一点点练内功,品质早就开始注意了。现在市场波动的时候,对它的影响就小一些。
另一方面是跨国公司,跨国公司虽然很强大,但是有些跨国公司的战略不清晰。有一些跨国公司,像大众这样的企业,因为它在中国的利润可能占50%。他自然而然的把研发重心、决策重心放到中国来。依托中国市场来做一些决策、干一些事情。但是有的企业不是这样的。到现在有的企业还没有觉醒。丰田的研发中心放到中国来,包括本田依托中国市场开发车型,也是落后的。PSA的研发中心在法国,它的车只适合在法国及其周边跑,这是它永远的痛。这样的产品不适合中国,这样给自主品牌留下一些机会。自主品牌自己慢慢做。跨国公司虽然很强大,但是他们战略上是有盲区的。自主品牌就有机会。这两者是可以做起来的,有希望。
武卫强:关于自主品牌,今年有两个品牌比较热。长城和比亚迪。比亚迪真的没有想象的那么弱,长城绝对每年我们想象的那么强,只是因为他们今年上半年形成了一个很强的宣传攻势。三五年前、六七年前,我们同样把这种评价和看法给过奇瑞和吉利,但一款车型的成功并不代表什么。长城目前也有更多、更开放的人才的国际化这些东西,他走的还是非常慢。比亚迪我们还要看到它的优势。目前自主品牌里面,研发人员号称上万,他们不断在讲,目前至少在专注做汽车的七八千人是有的。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考。所谓的台湾宇龙的模式。比亚迪如果把IT行业优秀的东西拿到汽车里面去,跟IT的跨界它是有优势的。这是吉利、奇瑞都没有的。
徐锋:二十年五十年以后,汽车就是智能移动终端的概念。
周树远:今年广州车展这个信号已经非常明显了。
丛刚:因为它的产品不行,它一定要附加到其他的东西。日本就是做了这个概念,它崛起了。
武卫强:比亚迪的传统的技术,我至少认为不必吉利、奇瑞、长城弱。它的发动机、变速器的故障率虽然很高,但是这么大的量还能保持这样一个水平,已经很不容易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