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政策重复无法改变
记者为此致电标准制定方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天津)相关负责人咨询此事,该负责人坦言:“一个汽车转鼓试验台确实是千万元级别,但目前国内大型商用车企业早已购买该设备,如一汽、二汽和江淮等。”
“两个政策是有区别的。”该负责人表示,交通部出台的《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检测和监督管理办法》要求,车辆只要符合文件所界定的尺寸和重量等因素,必须通过检测才能办理营运证,并且该检测方法存在弊端,即不可控因素较多。“例如车速、风速、空气湿度等,都不可控。而工信部采用的油耗测试方法则相对科学,测试车辆只需在转鼓试验台上进行测试,基本上排除了所有外在因素的影响,能够有效精准测量油耗。”
“并且该测试只针对具有底盘生产资质的主机厂,对于没有底盘生产资质的主机厂(包括改装厂),均不需要进行测试。”该负责人告诉记者。
可是,不论哪一方的测试方法较为科学,同样都是测试油耗的两套测试方法势必重复。“这种情况我们也知道,但这也是无法改变的。”该负责人表示。
希望:何时能降低检测成本
“为何政策重复难题一直得不到解决?”多家商用车企业相关负责人都曾问过记者。
“政策重复虽不是新鲜话题,但却是问题根本所在。近日交通部出台《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达标车型车辆参数及配置核查工作规范》要求,也是因为政策有问题而企业怨声载道。”某重卡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管理部门的出发点均为推动行业节能减排,方向和目标是一致的,可是这种各自为政让企业非常为难。
这种情况恐怕也是“中国特色”。记者了解到,对于车辆认证,法国均采取国民待遇,即不管是法国汽车企业自己制造的汽车,亦或是国外进口的汽车,在进行符合标准的测试认证时,都按照统一的标准。
中国汽车企业需要一个成本低、效率高的检测流程,需要一个统一的标准,而目前中重型商用车油耗检测的重复、低效,已经对整个行业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现在工信部还未对油耗准入做具体的流程安排,如果选择在车辆出厂后检测,这将会引发更大的问题。”某业内专家表示。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