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汽 2011年,中国重汽提出产销重型卡车23万辆、增速18%、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目标。2012年中国重汽确保整车产销24万辆,其中重卡16.5万辆。2015年,力争实现10万辆中、重卡,30万辆轻、微卡的销量目标,2011年首先启动10万辆中、重卡产能建设项目。 “十二五”期间通过资产重组、合资合作等途径,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同时还将累计投入80亿元,继续实施生产能力建设(包括核心能力建设,如计划投资30亿元的发动机项目建设)、研发能力建设、信息化建设和营销网络建设。逐步形成“重型、中型、轻型和客车”4大产品平台,不断完善公路、工程、特种和专用4类车型系列,自行研制驾驶室、车架、悬挂、变速器、车桥和发动机等核心部件。
“十二五”末,中国重汽销售收入力争达到2000亿元;将发展成为以重卡产业为主导,中、轻、微、客、特种车辆及工程机械为辅的全系列大型商用车企业集团。
陕西重汽 2010年,陕汽重卡产销突破10万辆大关。2011年陕重汽设立了13万辆的销售目标,力争实现15万辆。2012年,陕西重汽销售重卡13.5万辆,同比增长超过30%。实现“力保20万辆,争取25万辆”的“十二五”战略目标。的起步年,陕汽提出“十二五”要实现13万辆、 “十二五”末实现20万~25万辆的销量目标。
2011年是在“十一五”末,陕重汽实现了从2009年的7万辆到2010年的10万辆的规模飞跃,并取得天然气重卡市场龙头地位、自卸车市场增长率第一等成绩单,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战略目标。2012年,陕汽将重点突出标载牵引车的节油竞争力、自卸车的通过性及可靠性、搅拌车的载重性与可靠性、德龙M3000的适应性、德龙M3000轻量化8×4公路用车的推广、天然气重卡市场的推进、FC标载物流车的开发及FC水泥搅拌车的推广等,为2012年陕汽的市场营销提供有力支持。
上汽依维柯红岩 2010年实现销售中重卡3.5万辆,同比增幅60%。“十二五”期间,商用车销量要达到50万辆。2015年,新红岩年销量要突破10万辆,杰狮出口量要达到1万辆,销售收入达到250亿元;规划并建设第二个整车生产基地;拓宽产品线,推出窄体准重卡,拓展专用车市场。“十二五”末期,将实现15万辆的销量,产能也将达到相应水平。
北汽福田欧曼 “十二五”时期,将重点建设8大工程项目,其中包括:福田汽车全球创新中心、北京(怀柔)欧曼GTL新型节能重卡数字工厂、北京(密云)多功能汽车工厂、北京福田雷萨起重机分公司、北京(昌平)GDI汽油发动机工厂、潍坊多功能汽车厂、长沙汽车厂、南海欧V客车工厂。
从以上主流重卡车企2012年产销计划可以看出,各车企都表现得相当理性和“保守”,但各车企的“十二五”规划都做得相当宏大,如果主流和非主流重型卡车企中、重卡车产销量加在一起,已超过150万辆以上,显然产能严重过剩。目前,中国GDP结构严重偏向投资和工业生产,经济结构向消费及服务业转型,投资率及GDP货运周转密度正在触及高点的过程中可能在未来经历较大幅度的下降,这将对中重卡销量产生直接影响。虽然投资仍可能驱动中重卡保有量的增长,但对销量的拉动力有可能将大幅下降,中重卡销量在趋势上已基本不再有增长空间,未来10年内有可能在120万辆上下波动,其成长性及盈利能力提升将依赖行业整合和出口市场。
在2012年中国重卡市场迎来长周期拐点的预期下,内销已不会有太大的增长空间,国内激烈的市场竞争在所难免,而重卡企业为了提高产品竞争力,将会通过合资合作的方式重新布局市场。通过国际卡车巨头的产品技术来重新征战市场,如东风与沃尔沃正式合资联姻,沃尔沃则进入东风的重中型商用车和发动机业务。又如中国重汽与曼公司的合资,曼将在整车和发动机领域将以技术换市场的另一种隐形方式全面侵入中国市场。江淮汽车公司与纳威司达的合作合资也是全方位多角度的,从卡车、发动机和客车全面渗透。北汽福田与戴姆勒汽车公司成立合资公司,依托戴姆勒的卡车技术,未来福田将与戴姆勒联手征战全球一类市场。
可以预见,目前和“十二五”未,国内一些主流和非主流重卡企业都可能将以合资方式进行综合实力的竞争,市场竞争将会是高质量产品之间与销售的产品利润最大化上的竞争,这是和以前仅此从低价位的销量与低利润市场份额上的竞争,有着本质上的根本区别。
授权状态:本文为搜狐汽车特约稿件,仅代表个人不代表任何机构观点。
另无搜狐汽车允许授权严禁转载, 若转载请注明该文出处和作者!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