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政:汽车业微增长难掩结构性机会
趋势之一:强弱分化加剧,品牌“分界线”被打破。
“2012年我们的销量增幅将超过30%。” 一汽—大众总经理安铁成告诉记者,今年企业实现了高质量增长,不仅五夺月度销量冠军、销量突破130万辆,而且品牌溢价能力、经销商盈利率均跻身行业最佳行列,库存水平则为行业最低。更难得的是,奥迪品牌在豪华车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继续独占鳌头,前11月实现销售36.8万辆,同比增长31%。
人民日报经济社会部工业采访室副主编 王政 |
与大众、奥迪等强势品牌的强劲增长不同,自主品牌集体进入了深度调整期。奇瑞、比亚迪、一汽轿车、江淮等企业出现了负增长,若不是因日系品牌9月以来大幅下滑腾出了市场空间,自主品牌的市场表现恐怕会更难看。
从销量看,差距同样在拉大。上海通用、一汽大众、上汽通用五菱、上海大众全年销量均将超越130万辆,与乘用车销量第五名北京现代拉开了近50万辆的差距,而与自主品牌阵营的差距更是拉大到近80万辆。
为完成单一企业年销售100万辆甚至200万辆的目标,合资车企不仅推出了价位更低的合资自主品牌车型,就连悬挂合资品牌商标的主流车型,如采用德国大众全球制造工艺、配备全新一代EA211全铝发动机、达到欧五排放标准的上海大众全新桑塔纳,价格也开始下探到过去很少涉足的8万元价格区间。这无疑将打破合资与自主的品牌“分界线”,压缩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间。
在合资车型价格下探的同时,自主车型也开始借助技术上的积累和突破发力上攻。售价20万元的吉利帝豪EC825,以及今年密集上市的自主品牌中高级车如一汽红旗H7、上汽荣威950、一汽奔腾B90、东风A60等,都见证了自主品牌打破价格天花板所做的努力。
趋势之二:微增长成常态,但结构性机会依然存在。
对于合资品牌领军企业上海大众和自主品牌佼佼者吉利汽车而言,13%左右的同比增幅并不算高。但是,与今年行业平均增幅相比,得分已臻优良之列。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统计显示,前11个月,我国汽车销量同比增幅仅4.03%,其中,乘用车增7.09%,均低于同期GDP增幅;商用车更是出现了6.77%的负增长。中国车市进入“微增长时代”,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业内人士的共识。
与车市微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围绕豪华车、SUV车型等车市的结构性机会,一系列新品牌争相进入。
5月28日,英菲尼迪国产化项目在湖北襄阳签约,2014年,英菲尼迪品牌将推出两款国产车型。10月12日,三菱在中国的新合资公司广汽三菱在长沙工厂内挂牌成立,目标是5年内成为中国SUV市场的第一。11月18日,奇瑞捷豹路虎合资项目在常熟奠基……
在一批全新汽车合资项目获批的同时,一批强势企业的新生产基地建设也如火如荼般开展:上海大众宁波工厂以及新疆项目、一汽—大众南海工厂、上海通用武汉工厂、东风日产大连基地、东风悦达起亚第三工厂、北京现代第三工厂……据不完全统计,规划产能之和超过了300万辆。虽然,上述扩能项目多为强势品牌,规划产能也是一个伸缩性很大的变量,但是,逆市扩产依然引发了人们对产能过剩的担忧。
2013年车市将延续温和增长
微增长的态势不会变,延续温和增长,增速应该会在GDP增速上下。
结构性方面看,强势的品牌会更强,弱势品牌可能面临的挑战会很大。日系车复苏不会乐观,但是可能会有反复,但应该不会再出现像2012年9月份那样的大幅下滑。
关于自主品牌,明年的压力依然会很大,但还有一些机会的,前几年大幅的投入,可能会有一些成绩出来。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